第830章 老套路

德國正在使用戰略儲備油料,而且比歷史上同時期需求的石油等工業原料多上許多。這是國內產能擴大、軍隊現代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結果。坦克、汽車、飛機、戰艦、潛艇每一個都是用油大戶,這些裝備的數量還比另一個時空中同時期多上幾倍。

“煤轉油的項目正在擴大,除了提供一些品質不太好的原油之外,還可以供給凝固汽油彈的生產。”另一名統管後勤的將軍對阿卡多說道:“生物提煉油也正在替代一部分工業用油,我們正在盡量改善我們的能源環境。”

阿卡多看著倫德施泰特身後的第三帝國全圖,開口緩慢地問道:“那麽,我們在利比亞進行的石油投資,回報的如何了?”

“我的元首,利比亞的基礎設施環境實在是太差了,現在石油開采的產能根本滿足不了需求,我們只能用那裏的石油貼補一下隆美爾元帥在埃及的軍事行動,至於說向國內運輸,還要看之後的產能擴張可以到什麽程度。”

利比亞畢竟是意大利的傳統勢力範圍,那裏產出的石油有一部分歸意大利所有,需要運回意大利貼補海軍使用,另一部分石油物資則全部運輸給了隆美爾,因為想要積攢一次對中東的進攻,需要大量的石油物資。

中東的石油開發,因為是在和平時期,又有全世界幾個超級大國的共同投資,所以進度非常快,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成了世界主要的石油產區之一。而利比亞作為德國和意大利的藏私,是在戰爭之後才開始營建開采的,所以一年過去了,石油產能卻依舊沒有達到雙方的預期。

雖然這個油田緩解了北非運輸壓力,為德軍節省了大量的消耗,也讓在地中海打獵的幾艘英國潛艇少了很多獵物,可是依舊無法滿足日益龐大的德國石油需求。至於北海油田,阿卡多現在是抱著一個寶山餓死的節奏,明知道那裏有油,卻開采不出來。

作為一個穿越過來的未來人,阿卡多知道德國作為工業國的軟肋究竟在什麽地方,他知道德國在戰爭中缺少便與生產的坦克等裝備,更知道德國在故事的最後最終因為石油短缺而錯失了很多機會。

所以他才會如此殫精竭慮的整合德國的工業產能,才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改變德國的工業設計方式,讓德國誕生了許許多多便與生產而且質量優異的武器裝備。但是這一革新也讓德國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德軍的坦克等重型武器裝備因為性能過於領先,導致在戰鬥的時候損失較少,加上性能優異,而且故障率低下,這些重型武器裝備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中大量的存活下來,以至於德國坦克的保有量激增。

事實上德國目前為止因為設計的提前和高效,兼容性考慮極多,導致因為開發環節不明確產生的浪費幾乎為零。以德國裝甲部隊的武器為例:德國最開始布置的2號坦克多數都已經送給盟國或者改造成自行反坦克炮,現在還在少量生產的2號坦克改進型底盤主要是供給傘兵作為戰車使用。

3號坦克也已經停產,但是其底盤卻作為自行火炮還有突擊炮的載體一直生產,甚至有擴大規模的跡象;豹式坦克同樣因為設計成功,一直充當著德國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其底盤改進成了包括自行火炮以及突擊炮在內的大量裝甲車輛。

而虎式坦克更是作為德國裝甲部隊的拳頭,淩駕於世界坦克之上,成為德軍手裏無人能敵的超級武器。可以看到德國從生產第一輛坦克開始,就從來沒有浪費過產能,它生產的,就是有用的。

加上從3號坦克開始,德國坦克就以故障率低、可靠性極佳著稱,所以德國坦克一路走來,除了被敵人擊毀的坦克之外,少有報廢的坦克出現,因此前線坦克保有量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如此龐大的坦克數量,讓阿卡多的部隊所向披靡,終於不用在意被蘇聯那可怕的坦克海洋淹沒。可是這樣做的最直接代價就是,對於石油資源的消耗,同樣大到讓人恐怖。

阿卡多不是沒有努力過,他在和平時期就拋出了中東石油這個大殺器,一手推動了中東石油資源的開采。也正因為如此,他秘密積攢下了大量的原油儲備,一度高達500萬噸的原油讓他的石油積累計劃頗得當時國防軍將領的支持。

隨後閃擊波蘭、鏖戰法國都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也讓德國的石油儲備不降反升,達到了歷史上最為誇張的1100萬噸。法國的速敗讓德國人不僅僅撈到了黃金等外匯儲備,撈到了大量的工業設施,還撈到了難以想象的戰略資源。

依靠這些戰略資源,英吉利海峽之戰順利打響,德國入侵英國的戰略計劃得以實施,德國完成了“究極大西洋壁壘”的建設,讓自己兩線作戰的可能性不復存在,徹底完成了歐洲西線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