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天 12月12日星期日(第2/10頁)

“一小時最大的摧毀概率——運算,”他在計算機操作台上打了這一行字。

“23,”計算機上馬上顯示出了答案。

昆廷哼了一聲。24小時以前,摧毀概率是40,即在得到射擊命令之後一小時內可能進行40次摧毀。現在,只有一半多一點,而且還要打很大的折扣,因為這是在假設一切都順利的情況下計算的數字,而這種樂觀的狀態只有在小說的虛構中才能找到。他馬上斷定,這個數字將在10以下,不包括那些友好潛艇所進行的摧毀數字,那些友好潛艇根據嚴格命令不得暴露自己的位置跟蹤著俄國潛艇。他在“鱘魚”號、“大鲹魚”號和“洛衫磯”號潛艇上的老夥伴們正按照自己的規則執行著自己的反潛戰任務,各有各的一套。他想把他們當作朋友,但總是沒法實現。在他在海軍中服役的20年裏,潛艇從來就是敵人。戰時,它們成為有益的敵人,但在一場戰爭中,普遍認為,根本就沒有友好潛艇那回事。

B-52轟炸機

轟炸機機組人員都知道俄國人的確切位置,海軍“獵戶星座”式飛機和空軍“哨兵”式飛機一直在跟蹤著他們,已有不少時日。前天他們得悉,蘇聯人從“基輔”號航空母艦上派出了一架武裝戰鬥機,飛向最近的一架“哨兵”式飛機。它可能負有攻擊任務,可能沒有。但不管怎樣,這是一種挑釁。

四個小時以前,淩晨3點30分,由14架飛機組成的飛行中隊飛出了紐約州普拉茨堡,排出的條條黑色煙霧逸入黎明前灰暗的雲靄之中。每架飛機都載足了燃料和12枚導彈,總重量遠遠不到52型飛機的設計載彈量。這樣就可以穩當地作遠程飛行。

輕載遠航正是他們所需要的。知道俄國人在哪裏只是戰役的一半,要擊中他們則是另一半。這項任務在概念上很簡單,可執行起來相當困難。B-52轟炸機曾執行過轟炸河內的使命,被薩姆導彈擊中過,他們從那裏得出了教訓,要防範嚴密的目標,最好的辦法是從四面八方同時集中過來,“就象一頭發怒的熊用膀子一下子圍抱上來,”中隊長當時介紹情況就是這麽說的,對自己的這種詩的語言不無得意之感。這就是說,讓中隊的一半飛機大致對著目標直飛過去,而另一半飛機則繞著飛,但要小心,不得飛入雷達的有效搜索範圍,所有飛機都必須根據暗號準確地掉過頭來。

這些B-52轟炸機根據指揮這項任務的“哨兵”式飛機的命令,提早10分鐘就轉了過來。“哨兵”式飛機的航向本來是沖著蘇聯的編隊,但駕駛員在空中多繞了一圈,一下就飛到了一條商用航線上。掉頭時,他把敵我識別應答器的轉鈕從正常位置轉到國際位置上來。在他前方50英裏,是一架747客機,在他後方30英裏,是另一架客機;這樣,在蘇聯雷達屏上顯示出來的是三架完全一樣的“波音”產品——無害航行。

海面上仍然漆黑一片。看不出俄國人處於緊急待命中。他們的戰鬥機恐怕只能根據目視飛行規則行動,駕駛員認為黑暗裏在航空母艦上起降是非常冒險的事情,碰上壞天氣,就更加危險了。

“機長,”電子戰軍官在機內通話機上叫道。“收到長短波段發射信號,他們正是在我們料想的地方。”

“好。可以收到應答信號嗎?”

“沒問題,不過,他們大概以為我們是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機,還沒用射擊控制的裝置,只是例行的對空搜索。”

“目標距離?”

“1-3-O英裏。”

差不多到時候了。這次的任務是一個中隊的飛機要同時飛向125英裏的圓圈內。

“準備就緒了嗎?”

“有他好瞧的。”

駕駛員松了一口氣,等著入口處發出信號。

“閃光,閃光,閃光了。”數字無線電波道出現了信號。

“對啦!讓他們知道我們在這兒,”機長命令道。

“好。”電子戰軍官將他的控制機載幹擾系統的扳鈕開關和撥號盤上的安全塑料蓋揭掉。他首先加大這個系統的功率,這得用幾秒鐘的時間。52型飛機的電子設備都是70年代的老設備,要不然這個中隊不會屬於副隊,不過倒都是很好的訓練工具。上尉希望能得到提升,去駕駛現正開始離開加利福尼亞羅克韋爾裝配線的新型B-1B轟炸機。轟炸機機頭和翼梢的電子支援措施發射器,在這10分鐘內已將蘇聯的雷達信號記錄了下來,鑒別出它們的確切頻率、脈沖重復頻率、功率和每個發射機的性能特征。這一套對上尉可完全是新玩意兒。他是最近剛從電子戰軍校畢業的,全班第一名。他想了下該先做什麽,然後從記得的各種方法中選擇了一種並非他最擅長的幹擾方式。

“尼古拉耶夫”號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