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火上加油(下)(第6/7頁)

這具核裝置的真正模具已經完成。外形是橢圓形,長有九十八公分,最寬的地方有五十二公分,由一公分厚的鋼板制成,雖然強度必須夠強,但真正的要求也沒那麽高,只要在真空鑄造時能夠支撐住就好了。其他已經完成的成品,還有兩種聚合物發泡膠的曲面塊,因為這類裝置不但需要強度並且需要最光滑的物質。當然在某些方面的進度已經超出許多,但這也不是浪費時間或人手的借口。在另一台車床旁,工人們再度利用不銹鋼塊練習制造——次反應的鈈元素塊之圓柱層。這是他們第一次進行這種練習。盡管這種車床,頭兩次的產品其精巧度根本未達標準,不過這也是意料中的事。到了第五次,這些工人才把所有的過程搞清楚,第六次的產品就已經好得可以用了——但對佛洛姆而言還不夠好。這名德國人對於這種整體的工作具有一種簡單的心理模式,這種心理模式是由美國航空既太空總署在第一次進行登陸月球計劃時,發現手下員工普通具有的心理模式。為了使這玩意的性能跟預期中一樣優異,一連串復雜且個別的步驟必須以一種毫無人性的精確進行。整個制造過程被他視為走過一連串的門。當然這些門越寬,就越容易快速地穿過。制造時成品的公差越小,就代表每一個門口障礙越少,佛洛姆想達成零公差。只要現在的科技辦得到,佛洛姆希望這武器的每一個零件完成依照他的設計制造出來。每一個組件做得越完美,這玩意的威力將跟他所預期的一樣……甚或更高,他這樣期望著。在目前的環境下,沒有辦法做實驗,對於復雜的理論也就無法靠實驗去導出公式,所以他過度設計這個武器,在武器裏面放人數倍遠比實際需要量為多的反應原料。這也是為什麽他計劃利用比理論上所需要的多出五倍的大量氚氣,當然這方面還有點問題。他的氚氣已經儲藏了好幾年,其中有一部分已經變成了氚離子,對於反應有極度負面的影響,但利用鈀元素過濾氚氣後,它可以將氚氣分離出來,以達成他的設計目標。美蘇兩國的核彈設計家比較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可以進行無數次的實驗,但佛洛姆也有占便宜的地方。他不必擔心他所設計制造出來的東西得擺個十幾二十年不用,而美蘇核彈設計通常都得考慮到這一點。這是他比他們唯一占便宜的地方,而佛洛姆打算完全利用到這一點。雖然對於炸彈設計的各方面,這種優點也有不利之處。但佛洛姆知道自己對於這個裝置的設計可以全權控制。鈀,他告訴自己。絕對不能忘掉這個玩意兒。但他還有許多的時間。

“完成了。”那組工人的工頭揮手請佛洛姆來檢查。那塊不銹鋼塊從車床上很容易就被拆下來,然後他將不銹鋼塊交給佛洛姆。這塊不銹鋼塊約有三十公分長。形狀相當復雜,有點像一個大的啤酒杯,杯口朝外向下摺。中央的杯底有個洞,所以盛不住水——事實上可以,佛洛姆再一會兒後糾正自己,上下顛倒時便可。這個不銹鋼成品重約三公斤,而且所有的表面都跟鏡子一樣光滑。他把它拿到燈光下檢查有無不完美或不規則的地方。他的視力並不好。最後的成品從數學數字上遠比從視覺上來得容易得多。就跟車床的說明書上所說的一樣,這些表面的精確度精細到只有一公厘的幾億分之一,連光線的單一波長長度都沒那麽小。

“這東西就像顆珠寶。”葛森說道,站在佛洛姆後面。那名技工聽到這句話時露出愉快的笑容。

“在我看來只是不錯而已。”這是佛洛姆的判斷。他看著那名技工說道:“當你能做出五個跟這一樣好的東西,我才會滿足。每塊成品都要跟這個一樣好。開始下一個工作。”他告訴那名技工。佛洛姆把那塊不銹鋼成品拿給葛森,然後離開。

“無神論者。”那名技工悄悄地埋怨道。

“是的,你說得沒錯,”葛森同意道。“但他也是我碰過最有技巧的人。”

“我寧願替猶太人工作。”

“這個東西做得相當完美。”葛森說道,以改變話題。

“我以前從不敢相信金屬表面能刨到那麽精確。這些車床的性能簡直令人無法相信。我能用它制作任何東西。”

“好極了,開始制作另外一個吧。”葛森帶著微笑告訴他。

“遵命。”

葛森走到誇提的房內。誇提正看著一盤簡單的食物,但害怕自己吃下去又吐出來,因此根本連碰都不敢碰一下。

“也許這東西會讓你覺得舒服一點。”葛森告訴他。

“這是什麽?”誇提說道,拿起這塊不銹鋼成品。

“這就是將來鈈元素塊的形狀。”

“表面像玻璃一樣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