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發現

「世界樂園事件」的圓滿落幕,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是麻煩的開始。而其中的一名受害者就是托馬斯.紐西歐上校,西班牙警方在現場的資深警官。由於被當地媒體誤認為是營救人質行動的指揮者,紐西歐不斷地被記者追問行動的細節,電視台記者甚至還要求他提供錄影帶。紐西歐當時成功地封鎖消息,連在馬德裏的高層首長也不清楚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現在,紐西歐上校決定公布園方的錄影帶,反正錄影帶內容不大清楚,應該無關緊要。其中最戲劇性的一幕就是突擊隊隊員從直升機上降下,登上城堡屋頂,然後從城堡屋頂到控制中心的窗戶……

紐西歐認為公布這段僅持續四分鐘的過程並無傷大雅,雖然其中還包括了巴迪.康諾利在窗戶邊緣裝置炸彈和轉身引爆炸彈的鏡頭。至於室內的槍戰,則完全沒有被拍下來,因為恐怖份子早就破壞掉控制中心內的監視攝影機。解決屋頂上衛兵的那一幕雖然有被拍攝下來,不過由於腦袋爆開的畫面太過殘忍,因此沒有公布,而射殺最後一名恐怖份子的畫面也是如比處理。由於其他攝影機離行動現場有段距離,什麽也沒拍到,甚至看不清楚救援小組人員的臉,只拍到他們快速撤退時的畫面,其中有許多人還抱著救出來的小孩——紐西歐認禺這段畫面應該不會冒犯到任何人,尤其是來自英國的特種部隊。

於是,他把這段黑白錄影帶畫面提供給CNN、天空新聞網以及其他有興趣的新聞媒體,也讓群集於世界樂園大門口的記者有東西可以報導。對於這樁發生在世界上最大主題樂園的可惡事件,是如何被訓練有素的西班牙警方特勤小組順利化解的,記者們都作了非常詳盡的報導和評論。

晚上八點鐘,波蔔夫在紐約的公寓裏看到這段畫面,當時他正一邊抽著雪茄,一邊啜飲著伏特加。他打開錄影機錄下這段畫面,以便留待稍後再仔細研究。他發現整個突襲過程十分專業,炸藥爆炸的火光非常具有戲劇性;但在他看來卻是稀松平常。至於救援小組人員的列隊行進,更是在他預料之內——他們抖擻的步伐,掛在身上的武器,以及手上抱著小孩、興高采烈的樣子——這一切都是再自然不過了。畫面中顯示他們走向一棟建築物;根據記者的報導,那裏是醫務室。過了一會兒。部隊離開那楝建築,其中有一個人點燃了一根火柴,然後用來…………點著一根煙鬥……

沒錯,他點著一根煙鬥。波蔔夫傾身向前,仔細觀察畫面。鏡頭並沒有拉進,不過那名不明身份的士兵(或警察)的確是在抽煙鬥;他一邊與同事說話,每隔幾秒鐘就吐出一口煙……他的動作並不誇張,只是平靜地說著話(聲音沒有錄下來)。在俱樂部或酒吧常可看到類似的鏡頭;不管是士兵、醫生還是足球選手,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後,通常都會坐下來聊聊天,檢討今天的工作,這就是所謂的專業人士才會有的習慣。接下來畫面變了,一位美國新聞主播開始說著一些廢話。看到這裏,波蔔夫立刻把錄影帶倒轉後取出,再放進另一卷錄影帶。他把錄影帶快轉到伯恩事件的結尾部份,直接跳到行動結束後,在那裏……沒錯,有個人點起煙鬥。

波蔔夫又換了維也納事件的錄影帶來看……沒錯,最後有人點起煙鬥。在每次的事件中,都會有一名身高約一百八十公分的男子,用同樣的姿勢劃火柴、點著煙鬥後跟別人談話;連抽煙鬥的樣子也……

波蔔夫又花了半個小時反覆研究這幾卷錄影帶。在每次事件中,突襲小組成員的服裝都一樣;同樣身材的男子,有著相同的手勢和肢體語言,相同的背槍方式,每個細節都一樣。

而這同時也意味著這名男子……也曾出現在這三個國家之中。

但是,這名男子既不是瑞士人,也不是奧地利人或西班牙人。波蔔夫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試圖從手上握有的資料中整理出一絲線索。錄影帶中還可以看到其他人;抽煙鬥的人身邊經常跟著另外一個身材比較矮的人。附近還有另一個人,他身材高大、肌肉發達,在前兩卷錄影帶中拿著一挺重機槍,但在第三卷裏卻抱著一個小孩,沒有拿槍。看到這裏,波蔔夫已經可以認出兩個或三個人,他們都在三次事件中出現過。在每次事件中,新聞播報員總是把敉援行動歸功於當地警方,但這絕對不是事實。那麽,以閃電般的速度抵達現場的這些人到底是誰——他們出現在三個不同的國家……有兩次解決了波蔔夫發起的行動,一次解決了其他人策畫的行動——波蔔夫不知道發起第三次行動的人是誰,也沒特別在意。記者說他們要求釋放他的老朋友,豺狼。真是一群笨蛋,要法國人放了豺狼這個殺人犯,還不如要法國人把拿破侖的遺體從巴黎傷殘官兵療養院中搬出來。(譯注:巴黎傷殘官兵療養院為路易十四於一六七一年間所建,用以收容傷殘官兵。院內教堂自一七0六年完工後,就成為紀念軍人忠魂的地方,拿破侖的陵寢就位於該教堂裏)剛才他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在歐洲某處一定有一支特種部隊,可以在各國來去自如,代替當地警方執行反恐怖任務……技術熟練而且成果豐碩……成功地在世界樂園營救出被綁架的兒童之後,他們的聲譽想必更是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