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任務後歸詢(第5/8頁)

要跟她辯論這件事可不容易,因此參議員決定只是有禮地聽著。下周布萊林將在他的委員會舉辦一場演講。他想,難道這就是卡洛.布萊林與約翰.布萊林仳離的原因嗎?真是悲慘。

「這些反對我們的說法我聽多了。」約翰.布萊林博士說,他是維吉尼亞大學的分子生物及醫學博士。「幾個世紀前就有一個叫奈德.路德的人,他擔心工業革命會摧毀英格蘭原有的棉紡織工業。結果他的預測正確,原先的經濟模式的確完蛋了,但取而代之的卻對消費者更為有利,而這也是我們為何稱它為『進步』的原因!」約翰.布萊林,這個即將成為全國第二富有的人,正在對一群他的支持者講話。

「但是它的復雜性━━」一位聽眾提出不同的意見。

「進步在每天━━甚至是每秒鐘發生。我們試著去征服一些自然現象,以癌症為例,女士,難道你願意以無法找到治療乳癌的方法為代價,來制止我們的研究嗎?全球有百分之五的人為癌症所苦,它是一種與遺傳學有關的疾病;治愈它的關鍵在於人類的染色體,而我的實驗室就正致力於尋找這方面的答案!同樣的,以老化問題為例,沙克博士在拉荷拉的研究小組早在十五年前就發現了『自殺』基因;如果我們能將它分離出來,人類就可以長生不死。女士,永遠維持二十五歲的身體狀況對您不具吸引力嗎?」

「可是人口膨脹的問題怎麽辦?」這位女眾議員又問,不過聲調已經明顯降低了。布萊林所描繪的遠景實在是太遠大了,讓人一時無法反駁。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問題。當初DDT的發明撲滅了許多病媒昆蟲,全球的人口也因而上升,不是嗎?好吧,我們現在的確有一點過度擁擠的問題,但是誰希望瘧蚊再回來?難道瘧疾是一種理想的控制人口方法嗎?沒有人希望再發生戰爭,對吧?沒錯,過去人類是靠傳染病與戰爭來抑制人口成長,可是現在我們已經超越它們了,不是嗎?控制人口並不難,現在的方法叫作『節育』,先進國家都已經學會了這一點,而落後國家在發現它的好處之後也會跟進。這可能要花上一個世代的時間━━」布萊林沈思了一下,「但是有誰不希望自己再度回到二十五歲?我自己就希望如此!」他一直保持著溫暖的微笑。靠著天價的薪水與分紅,他的公司裏集合了一群優秀到簡直不可思議的頂尖基因工程人才。一旦研究成功,獲利將大到難以估計,光是在美國就有十七年的專利!永生不朽,醫學界提供給人類的新聖杯━━這是有史以來它第一次被認真討論,而不僅僅是科幻小說的幻想而已。

「你覺得你辦得到嗎?」另一名女性眾議員問道,她來自舊金山。各式各樣的女人都為這個男人著迷,他擁有金錢、權力、英俊外表以及斯文的談吐,令人無法抵擋他的魅力。

約翰.布萊林微笑。「五年之內就會有答案。我們了解基因,而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它分離出來。這裏面有許多基本的科學問題,至今都未被發現,我們希望能在過程中找到有用的東西。這就像是跟隨麥哲倫出航一樣:我們不確定會遇上什麽,但我們知道它一定十分有趣。」━━在場沒有人指出:麥哲倫本人並沒有從他環繞地球的壯舉中平安歸來。

「而且你可以從中獲利?」一名懷俄明州的新科參議員問道。

「我們的社會本來就是如此運作的,不是嗎?我們付錢給那些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件事對社會的幫助還不夠大嗎?」

「如果你真能成功,我想貢獻的確是無法言喻的。」這位參議員本身是一名開業醫師,對於基礎科學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當然並沒有懂到基因工程那麽高的層次。在他看來,地平線公司的野心實在是大得令人驚異,但他並不打算站在反對的立場。他們在研發抗癌藥物以及合成抗生素方面的成就相當卓越,而且又是全球科學界合作進行、試圖了解生命本質的「人類染色體計畫」中的主要研究單位。布萊林本人無疑是個天才,而且又善於延攬跟自己一樣優秀的人才進入他的公司。他的個人魅力遠超過一百個政治人物加起來的魅力,而且更有甚者,布萊林的肚子裏的確有一些可以拿出來秀的東西。他是那種標準的「祖師爺賞飯吃」的人:靠著有如電影明星般的外表、充滿自信的微笑、絕佳的傾聽能力,以及驚人的優秀分析力,布萊林博士知道如何收買人心。他能夠讓每個聽他說話的人都感到有趣,不管是沒啥學問還是知識豐富的人,都能聽得津津有味,進而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他手下還有一群來自四方的好手:哈佛的帕特.賴利、約翰.霍普金斯的亞隆.伯恩斯坦、巴斯德中心的賈桂斯.伊萊斯,好像還有柏克萊加大的保羅.金。約翰.布萊林真是一位成功的醫藥科學家,這位醫生參議員不禁想著。沒錯,這種人實在太優秀了,不會把精力浪費在一群對疾病的了解僅限於感冒的凡夫俗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