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偶遇(第4/7頁)

炮台島有著悠久而獨特的歷史。它現在的名稱源自十九世紀初葉,頗具諷刺意味。當時有一個大膽的民兵決定在島上設置一個小型炮台,以便在契沙比克灣保衛一個狹小的地段反抗入侵的英國人,因為那時英國艦隊正駛經這朝華盛頓進發,想懲罰這個不聽話而又膽敢向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挑戰的新國家。一位英國艦隊司令發現島上升起了幾股並無惡意的煙塵,當時也許是為了好玩,他立即命令在炮火射程之內的一艘軍艦用下層甲板上的長炮向島上發射了幾枚炮彈。駐守炮台的當地民兵急忙朝他們的木船跑去,一窩蜂地劃向大陸。很快地,一支海軍陸戰隊和幾名皇家海軍便乘舢舨登上了陸地,攻占了炮台,並在炮眼內塞上了釘子,這就是所謂的“釘子炮”。在這場簡短且富有娛樂性的戰鬥之後,英軍繼續從容不迫地向前行駛到達帕塔克森特河口,並從那攻至華盛頓城下,迫使麥迪遜總統不得不疏散白宮人員。接著英軍又向巴爾的摩進發,但其後的結果卻與前面大相迳庭。聯邦政府對取得炮台島並不感到光榮,因它成了一場無益戰爭的難堪注腳。這塊土地由於長期無人管理漸漸變得荒草叢生,人煙罕至。這種情形一直延續了近一百年之久。

一九一七年,美國真正的對外戰爭爆發了。美國海軍突然面臨著德國潛水艇的威脅,它需要一個隱蔽的地方進行武器試驗。炮台島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這裏鑿沉的船只正好變成了一個直接轟炸的靶場。於是就建立了三個巨大的鋼筋水泥觀測所。從這些觀測所,軍官們可以觀看TBF和SB2C型轟炸機對那些船形島目標進行轟炸演習的情景。有幾個目標被炸得粉碎,但是有一次,一枚炸彈因掛在投彈架上的時間過長,正好落在一個觀測所上面,把它完全摧毀,幸好當時上面沒有人。被炸毀的觀測所後來被清除了,據說是為了整齊美觀。這個島隨之也被改為救援站,一旦飛機發生事故,救援站隨即可派船援救。這樣就需要修建一個水泥碼頭和一個船塢,並對剩下的兩個觀測所進行整修。總之,該島對當地的經濟提供相當的貢獻,甚至對聯邦預算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後來出現了直升機,救援船才失去了它的必要性,於是炮台島又變得多余,不再引起人們的注意,成為聯邦國土登記表中一塊沒人需要的地產,直至凱利取得它的租用權為止。

他們正朝著小島行駛。帕姆躺回地毯上,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她身上塗了一層厚厚的防曬油,沒穿泳衣,只著了胸罩和一條內褲。這並沒有使凱利不高興,但是從經不起邏輯分析的理由來看,這種不得體的衣著似乎有點使人感到心煩意亂。

不管怎麽說,凱利眼下的工作是駕駛他的遊艇。所以,每當他放眼直視她半裸的身體時,他總在心告誡自己:現在還不是欣賞她的身體的時候。

他將舵輪稍向右轉,以避開前面的一艘大漁船。他又看了帕姆一眼,她正把胸罩的系帶從肩頭拉下,可能是為了吸收更多的日照。凱利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突然,一艘漁船的汽笛發出了急促的鳴聲,使他們二人都為之一驚。凱利迅速環顧四周,發現那船正在兩百碼以外向左轉舵。那是附近唯一的船只,汽笛聲似乎就是她發出的。駕駛台上站著一個人,正向他揮手。凱利左轉舵輪向那船駛去。他慢慢使逆戟鯨號向她靠攏。

那人是誰?看樣子不大像海員。在兩船只剩下二十呎的距離時,他將自己的船停住,但兩手仍握住舵輪。

“出了什麽事?”凱利通過喊話器問道。

“螺旋槳掉了!”一個滿面胡須的人回答道:“我們不知道該怎麽辦?”

用槳劃!凱利幾乎脫口而出。但那樣回答不夠友好。他再將船駛近一些,以便觀察情況。那是一條中型遊艇,像是哈特拉斯廠的最新產品。站在駕駛台上的人身高約有五呎八吋,五十來歲年紀,一頭黑發,胸部無毛。船上還有一個女人,情緒也很低沉。

“螺旋槳不轉了嗎?”他們靠近後凱利問道。

“我想是碰上了沙洲。”那人解釋說:“大約在半哩以外的地力。”他指著凱利原先避開他的地方。

“沒錯,那一帶是有沙洲。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拖一下。你有足夠的拖纜嗎?”

“有。”那人立即答道,說完就朝纜樁走去。船上的女人仍然情緒不佳。

凱利調整船位,做好了拖船的準備,同時打量著那一位“船長”,這稱呼聽起來有點諷刺意味:他看不懂海圖,不知道同其他船只進行聯絡的正確方式,甚至不知道如何向海岸防衛隊呼救,然而他卻買下了這條哈特拉斯遊艇。凱利一面這樣評價著對方,一面在想,那船很可能是從一個精明的商人手中買來的。可是,那人的動作卻使凱利感到有些吃驚,他熟練地將纜索遞給凱利,並揮手指揮逆戟鯨號調整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