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明強聽了“山羊胡子”的話,知道自己和詩聖杜甫出生在一個窯洞,就發誓要成為大詩人,搬回那個家。

李明強出生在河南省鞏縣,準確地講是出生在詩聖杜甫的故裏南窯灣,確切地說是出生在“杜甫誕生窯”裏。

“杜甫誕生窯”是一孔藍磚表山藍磚砌券坐東向西的窯洞。李明強父母遷居那裏時,有一個東西長約20米、南北寬約10米的長方形小院。窯對面是三間廂房,黃砂石墻基,土坯墻,硬山式小灰瓦頂。北邊那間廂房前長著一棵直徑約20厘米的大棗樹,棗樹的主幹正對著大門洞,可能是種樹人將其喻作屏風。門樓朝向正南,懸山式小青瓦頂,黑漆大門。大門外是一條雜石鋪就的東西向坡道,臨坡道的廂房南山墻墻基上嵌砌石碑1通,高約1米,寬約0.5米,系清朝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張漢草書“詩聖故裏”。“詩聖故裏”碑對面鄰居院墻外的一棵大棗樹彎向石坡道,就像一位躬身迎客的仆人。下石坡道西行約200米的村前大路口有碑樓1座,青磚砌就,歇山頂,磚雕花草鬥拱,內立石碑1道,正面楷書寫“唐工部杜甫故裏”。碑樓北側嵌青石刻1塊,書《唐工部杜文貞公碑記》,系清朝同治十二年立。站在碑樓處,前望東泗河,清清的河水歡笑著繞村子流過。回望杜甫故居,緊緊偎依著一座小山,窯門頭上的黃土經過長年風化形成了一個尖頂,尖頂上叢生的一堆皂角條,形如傘篷倒置,就像孩式馬虎帽頂上的絨拔,因為這孔窯裏出過杜審言和杜甫兩位詩人,叫“妙筆生花”再確切不過了。正窯頂上一峰拔地而起,直刺雲天,猶如豎起的一支巨型狼毫。由此峰向東南,依次又凸起兩峰,三峰匹敵,酷似古代的筆架,這就是聞名天下的筆架山。

看過前面的文字之後您就會知道,或許您去過河南鞏縣南窯灣直觀所見,杜甫故居就在筆架山靠西北的那座山峰下。這處莊宅用當地陰陽先生的話說就是居煞頭,兇宅。他們說,住在煞頭,官司不休。生在煞頭,奔波遊走。杜甫的爺爺杜審言居住在此,惹了一身官司,還賠上了老大兒子杜並年輕的生命。杜甫生於此,一生貧困潦倒,顛沛流離,客死他鄉。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杜甫故居一直沒人居住。李明強的父母原來是國家幹部,因為李明強的父親有病離職休養被安排到這裏居住。不知是莊宅真的能對人生產生影響,還是驚人相似的巧合,李明強一家住進杜甫故居,演繹了和杜甫一家相似的人生活劇。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李家比杜家更慘。與杜甫同出生於一個窯洞的李明強,還沒有品嘗“少年勤棗樹”的樂趣,就被趕出了詩聖故裏。

那天,下著雨,淅淅瀝瀝。門樓瓦檐上滴著水,大門外的石坡道上汪著水,石坡道旁彎棗樹的葉子上掛著水,整個村莊散發著濕漉漉的水腥味。

李明強家門外圍著許多人,戴著色調不一的草帽,像一群會動的蘑菇。李明強鉆過蘑菇群,跑進院。院子裏也長滿了蘑菇,隔著蘑菇群,李明強聽到爸爸在哭,媽媽也在哭。

李明強哭了,哭聲叫開一條通道。只見爸爸媽媽跪在泥地裏,哭著求饒。還沒有等李明強走近,就被人冷不丁地推了一把,李明強腳下一滑,一頭栽了下去,正好和爸爸來了個頭碰頭。

李明強“啊”地一聲大叫,滾倒在泥地上,嘴角流出了血,鼻子流出了血。幾個小夥子圍上來,像踢皮球似的踢打李明強。

李明強的母親笑二嫂跪在泥地裏一邊向眾人磕頭一邊哭著喊:“別打了,別打了,他才是個四歲的孩子!”

李明強哭得驚天動地。

李明強的父親李鐵柱突然跳起來,像發狂了的獅子推開眾人,怒吼著:“我走!我走!我們走!”用身體護住哭啞了嗓子的李明強。他的第一個孩子和第一任妻子被日本鬼子殺害了。解放後剿匪,他的身心又受到了極大傷害,四十多歲才有了李明強。看著小小的李明強被人毒打,他的心都要碎了。

李明強的家當天就搬到了村裏的磨道窯。那窯不大,丈二見方,中央兩大塊青色的月牙石並成一塊磨盤,磨盤中央重疊著放著兩扇石磨。媽媽在磨道窯最裏邊放笸籮[1]的土坑上鋪上褥子讓李明強躺著,爸爸把東西都放到磨盤上,他們兩人默默地清掃著磨道。牛糞驢糞加人尿,又臭又臊。

天很快就黑了下來,爸爸點上了煤油燈,磨道裏一片昏黃。條件反射,點燈吃飯,李明強的腸胃開始打起仗來。他看看爸爸,瞅瞅媽媽,兩人都陰沉著臉滿腹心事,就抿抿磕腫的嘴唇,不敢吭聲了。

恍惚中,哥哥李志強領著一個人走進了磨道,是一位留著山羊胡子的老大爺。媽媽讓李明強叫“爺爺”,李明強動了動嘴,很痛,沒叫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