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2/4頁)

除了晉城原有的四萬守軍,作為殿後兵馬,負責拖住梁軍韓東虎所部(第一中央行營軍),以及在澤潞驛道以東部署一萬騎兵,防備有梁軍會穿插到東面的陵川縣境,進攻他們的側翼外,烏素大石與蕭衣卿親率六萬步騎都進入高平縣境內,同時盯著西南的梁軍孔熙榮部(第一中央行營軍)以及西北面的太嶽行營軍部分兵馬。

以此形成一條從晉城通往壺關的安全通道,方便滯留晉城的十萬蒙兀婦孺北撤。

九日下了一天大雪,天氣越發嚴寒,使得晉城軍民北撤變得更加緩慢,但這在蒙軍看來,同樣惡劣的風雪嚴寒,使得形勢對他們還要有利一些。

一方面是他們對嚴寒天氣的適應性要強,另一方面他們在騎兵規模上占據絕對優勢,大雪天氣以及沒及大腿的積雪,將嚴重阻礙以步卒為主的梁軍主力從南往北追擊。

蕭衣卿雖然在烏素大石的身邊,位於高平縣城東南角的一座寨子裏,但他的視線還是始終盯在高平縣北部、金泉山南麓的太嶽行營軍,也是著斥候每隔半天都要通報一遍太嶽行營軍的動靜。

厚厚的積雪將極大拖延包括第一、第二中央行營軍的梁軍主力北上,顏真等倘若能順利將太嶽行營軍三萬精銳封擋在長垣山以西,那他們就能成功將晉城十數萬軍民接應到潞州境內,在潞州整頓陣腳。

九日入夜之前,太嶽行營軍蘇烈、陳元臣、溫淵諸部精兵,便冒著大雪天氣,從後方駐營進入差不多與長垣山平行、相距僅六七裏的防線,集結成兩個攻擊集群,對準楊屋峪以及長垣山南側的野人峰。

針對這一情況,烏素大石還從南線調了五千騎兵,從南面靠近野人峰,以便必要時能從側翼幹擾進攻野人峰的梁軍。

楊屋峪西面的無名矮山之上,李秀、陳昆、蘇烈等將在鎧甲外都還穿著一層禦寒的裘袍,寒風像刀子一般吹刮過來,將卒臉膛都被凍得通紅。

“虜騎還真是小心謹慎啊!竟然都沒有故意留出破綻,將我們引誘到長垣山以東予以圍殲!”蘇烈蹙著眉頭,說道。

這邊距離楊屋峪僅六裏許,晴空萬裏,荒野間的積雪漫射刺眼的雪芒,不需要借助銅望鏡,他們就能將楊屋峪附近的敵軍防禦看得一清二楚。

溫淵率部集結於南面十七八裏外的防線上,看似將進攻的矛頭對準野人峰一線的敵軍,但實質上是承擔起掩護側翼的作用。

這一仗的真正主攻方向是楊屋峪。

他們除了要以最快的時間,撕開敵軍在楊屋峪的防線外,還需要在敵軍反應過來之前,快速通過楊屋峪,進入長垣山以東的開闊地區進行集結,形成有效防禦,才能真正的實現“關門”這一動作。

蘇烈等將都近距離觀看過火炮的試射,知道其威力巨大,但火炮迄今為止,還沒有大規模投入實戰,能不能借助火炮快速攻下楊屋峪,他們現在還不是特別有底。

他們之前更期待敵軍的野心大一些,期待敵軍能故意將他們引到長垣山以東然後試圖圍殲他們,這樣他們能省掉強攻楊屋峪、打通進入長垣山東側通道這一關鍵的環節。

沒想到蒙兀人這次變得如此謹慎,竟然從頭到尾真的就只想將晉城軍民接走,在楊屋峪及以東地區,足足留了兩萬多精銳步騎。

他們要在敵軍主力回撤之前,擊潰這兩萬精銳步騎,不要說蘇烈、李延等將了,即便是伊川河上遊山地組織過三十多門火炮進行齊射演練的陳昆等人,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當然了,他們也做好諸多預案,倘若敵軍主力比預計更早回撤,太嶽行營軍就是攻占楊屋峪為目標。

即便最終會叫一部分敵軍逃走,那也沒有辦法,首先要先確保實現總的戰略意圖,而不能苛刻追求過於極致的戰果。

雙方陣地之間的積雪,早已經踩實。

天氣太過寒冷,積雪被人畜踩踏後也不會融化,而是凍得更結實,在坷坷坎坎間形成滑不溜湫的冰溜道,甚至需要用刀斧鑿出冰棱子或鋪上雜草防滑。

一隊隊梁軍簇擁著盾車、弩車,往楊屋峪西面蜂擁而來,最前線的將卒停在敵軍防線五百余步開外站定,用一輛輛戰車形成簡單而實用的防護,往後一隊隊將卒依次鋪開,仿佛層層疊疊的魚鱗一般。

戰陣都在左右兩翼的邊緣區域集結,中間讓出火炮射擊的通道來。

開花彈還在試驗階段,重型前裝滑膛炮,發射實心彈,盡可能以小傾斜角度、盡可能貼近直線射擊,才能避免實心彈的沖擊力在第一次著地時就被土壤吸收掉。也只有小傾斜角度射擊,實心彈才能在敵陣之內實現多次跳擊,使威力發揮到極致。

這就需要前線兵馬在實心彈的射擊路線上,讓開相當的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