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

楊屋峪乃是金泉山東南麓一座極不起眼的小村莊,戰事之前有二三十戶楊姓人家在這裏棲息繁衍,遂名楊屋峪。

楊屋峪除了北倚金泉山東南麓支脈、長逾七裏有余的象鼻嶺外,南面的長垣山更是綿延二十余裏,這決定了楊屋峪所在的山谷,乃是從金泉山南麓的諸多谷地,往金泉山以東地區穿插的捷徑所在。

太嶽行營軍推進到金泉山一線,就在這裏建立軍營。

蒙軍主力需要進入澤州北部,才能接應其晉城十數軍民北撤。

看到太嶽行營軍主動往長垣山以西的金泉山南麓收縮,擺出請君入甕的陣勢來,烏素大石、蕭衣卿卻沒有將計就計、先吃掉太嶽行營軍的幻想。

他們主要還是想著在晉城軍民北撤之際,能始終將梁軍太嶽行營軍封鎖在長垣山以西地區,這樣他們才能將主要精力,用於應付梁軍第一、第二中央行營軍如影隨形、如蛆附骨的追擊。

這決定了楊屋峪以及長垣山南側的兩座小寨子,乃是蒙軍主力南進之前必需先攻取下來,然後據之對收縮到金泉山南麓及高平城的太嶽行營軍構築防線的戰略要點。

軹關陘慘敗,蒙軍很多將領心裏是窩著氣的。

因氣候原因致使戰場形勢鬥轉直下,史不絕書,蒙軍很多將領心裏還是認為軹關役慘敗,是他們的運氣差了一點。

他們希望這一戰能重塑蒙兀人的無上軍威。

那赫氏三十年前才正式並入蒙兀,這些年無數那赫子弟追隨烏素氏南征北戰,早就自視為蒙兀的一支。

這些年來,大漠極其嚴寒,每年寒季都有無數的牛馬凍死,成千上萬的族人難以生存,現在好不容易遷入水草豐美、氣候溫潤的晉地,誰會想著再被趕退出去?

那赫顏真承接下攻取楊屋峪並進行構造防線守禦的任務,進入臘月第一天,他就與族兄顏江、顏雲等人統領燕雲漢軍八千余人、本族四千余騎兵,進抵到楊屋峪之前,面對梁軍提前修築好的防禦工事,燕雲漢軍以雙層鑄鐵盾橫置在戰車之上,簇擁著往前進逼,發起一波波如狂浪湧動的沖鋒。

簧臂式床子弩雖然穿透力極強,甚至能在三百步外將鑄鐵重盾擊得四分五裂,但射速緩慢,且只能置於前陣。

顏真以為他們在前陣多置重盾、並且以多列、多層盾陣往前推進,還是能有效壓制梁軍重弩的重射。

此時天地嚴寒,山嶺皆積冰雪,也使得梁軍以蠍子弩發射的火油罐,作用受到限制。

雖說往梁軍防禦工事逼迫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承受一定的傷亡,但只要將卒能不畏傷亡,熬到兩軍接戰、甚至混戰到一起,梁軍所謂的精良戰械,作用就會受到最大程度的限制住。

顏真對此有充分的準備,除了軍中所裝備的重盾、盾車外,還下令將左右村寨的房舍木門都拆下來加強前陣的防護。

鏖戰半日,最終是守楊屋峪的梁軍承受不住蒙軍完全不計傷亡的進攻,不願意在楊屋裕打消耗仗,被迫撤出楊屋裕,退到西面四五裏外的一座矮嶺前,重建組織新的防線。

得知顏真成功奪下楊屋峪,蕭衣卿便第一時間趕了過來。

後續能不能在楊屋峪建立堅固的防線,直接關系到南下兵馬的側翼安危。

“不要有將這部梁軍引誘到長垣山以東再兩線夾攻殲滅的幻想,那赫氏的健兒哪怕是都長眠在長垣山的山腳下,都不得從這裏後退半步……”蕭衣卿是顏真、顏江、顏雲等那赫氏子弟的兵法老師,他無法排除心間的不祥預感,語氣凝重的告誡那赫氏的將領們。

蕭衣卿告誡他們不要畏懼嚴寒以及凍得結實的泥土,要求他們派多斥候搜索兩邊的山嶺,確保沒有易為梁軍穿插過去的豁口地形不在他們的掌握之中;要求他們在山谷的西面,不要畏懼辛苦,要多挖幾道深壕,而挖出來的土則可以堆高起來,砍伐薪材將冰雪燒融,一層層澆灌上去,在這冰天雪地的嚴寒天氣裏凍成一層層交錯的冰墻。

蕭衣卿要顏真他們,這一道道深壕、冰墻不必連貫起來,中間要有意多留出一些以供兵馬進出的空隙。

這樣的話,梁軍從西面發起攻勢,他們不僅能利用這些深壕、冰墻就能最大限制的遲延梁軍的進攻,令梁軍的戰械難以發揮作用,守軍還能隨時從空隙間不斷發起反攻,而不是一味的被動防禦。

蒙軍將金泉山東南的長垣山周圍,差不多都掌控到手中建立起防禦之後,一直到臘月六日,其七萬主力才如黑色洪潮,從金泉山與都城嶺之間的空隙往南洶湧而去。

從金泉山東到晉城僅有一百一十裏。

這麽近的距離,換作在平時,快馬揚鞭一天能跑兩三個來回,精銳步卒一天也能跨越過去,但寒冬時節,荒野皆被厚厚的冰雪覆蓋,看似寬敞的驛道,十數萬老弱婦孺一起湧上來,注定會變得狹窄擁擠無比,行動也注定會變得極其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