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3/4頁)

三天後,天水守將袁壽親率三千兵馬增援成州,抵達上梁峽。

此時鄧泰所率領的後軍主力還在半路上,但成州的諸羌部族選擇觀望,即便接受蒙兀人任命擔任成州刺史的侯莫也是率侯氏族兵緊守上祿城,沒有出兵參戰。

李知誥親自率兵馬在上梁峽西峽口挖塹壕、築護墻,抵禦敵軍進攻。

敵軍強攻兩天沒能拿下上梁峽,就想著退回到西面的方冢山休整。

趁敵軍萌生退意西撤,盧澤親率兩百精銳騎兵從北面提前四天埋伏下來的隘谷之中沖出,像一把鋒利無比的尖刀,從側翼狠狠的刺入敵陣。

袁壽所率的三千人馬,皆是馬步兵,趕到上梁峽時,將馬匹歸攏到一起,三千多兵卒都下馬結成諸多陣列,輪番上陣進攻防守上梁峽的梁州軍,完全沒有意識到北面的隘谷裏藏有伏兵。

見強攻無果,手下將卒傷亡頗巨,袁壽決定暫時收兵西撤。

他這時候除了留一部兵馬,在上梁峽西口口封堵梁州軍反擊外,其他兵卒都需要重新取回軍馬才能快速西撤,內中的散亂、無序也可見一斑。

盧澤率部殺出,敵軍雖然也提前警覺,在側翼組織了兩百多刀盾兵攔截,但面對近距離能射穿木盾的強弩、揮舞的戰戟長刀,兩百多馬盾兵沒有抵擋住半盞茶的工夫,就被殺得大潰。

敵軍就驚慌起來,小股驍勇敢戰的兵卒沒有辦法攔截住盧澤他們,盧澤專門盯住敵軍主將袁壽的將旗,在敵陣縱深處橫沖直撞。

李知誥這時候也率前鋒主力越過戰壕殺出。

敵將袁壽沒能支撐多久,看形勢無望挽回,在扈騎的簇擁倉皇逃走,剩下的蜀兵就徹底崩潰,要麽跪地投降,要麽被弓弩矛戟無情的射殺、斬殺。

待到黃昏之時,李知誥將兵馬收回到上梁峽之中,他們已經斬殺上千蜀兵、俘擄九百多名蜀兵,梁州軍與洛陽騎兵兩天傷亡加起來還不到五百人。

要不是後軍主力走犀牛道緩慢,大宗輜重物資還要更滯後一些,他們又沒有足夠的軍馬,他們趁敵兵大潰順勢殺往天水,奪下秦州大部,將王孝先所部徹底封鎖在隴山以東,也不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雖然從沔陽、略陽過來,也就三百裏路途,但犀牛驛太狹險,將卒困頓不堪,沒有得到充足的休整,累積近六百人傷亡,暫時也沒有持續追殺潰敵並攻城奪寨的戰鬥力。

將兵馬收攏回上梁峽後,李知誥暫時也沒有急於對上梁峽與牛尾峽之間、犀牛江以北的諸羌部族及上祿、同和兩城用兵,而是與馮翊正式以大梁隴右宣慰使、都監軍使的名義,派出親騎趕往諸羌部族的城寨及上祿、同和兩城,勒令侯氏等諸羌部族投附大梁。

當然,除了既往不咎外,收附侯氏等諸羌部族的條件也相當寬厚,除了耕地需要將人丁攤入其中進行統一納糧征稅外,僅要求諸羌部族騎兵,接受隴右宣慰使府的節制,甚至可以免除其他的賦稅。

還有就一點,就是隴右宣慰使府將在各漢寨、番寨直接設置貿易點,成州諸縣轄民,特別是漢民,不拘身份都可以與貿易點直接交易商貨,諸羌部族不得橫加幹涉。

雖說前朝成州為吐蕃占領一百多年,歸降吐蕃的諸羌部族勢力在成州得到壯大,但包括成州、武州、秦州等地的隴西南地區,自秦漢以來因為臨近中原王朝的統治中心而接受中原王朝統治,無數漢軍民眾遷入棲息繁衍。

就人口比例而言,此時上梁峽以西的上祿谷地之內,漢民占到總人口的七成以上,並且經營出較為完善的農耕基礎。

吐蕃占領期間,漢民地位低下,遭受到奴役,前朝昭宗時期關中兵馬收復隴西南地區,主要也是用諸羌部族統領這些地區,漢民依舊是處於被奴役的地位。

即便諸羌部族沒有兼並田地的傳統,但諸羌部族除了強制要求漢民納糧、維持大大小小的地方政權外,還完全壟斷地方上的商貿。

目前西征軍接管地方政權,但直接的田稅丁賦,並不能解除西征軍的糧食補給問題,這就需要進一步打破諸羌部族對地方上的商貿壟斷。

雖然降服諸羌部族,短時間內就集結出一支頗具規矩的騎兵部隊,然而以羌騎為主的騎兵部隊規模越大,也難受控制。

而僅僅依賴於狹仄的犀牛驛,所輸送過來的物資補給有限,運輸成本也是極高,而不能從後勤補給加以控制,很難想象集結起來的羌族騎兵,有整編為大梁嫡系精銳的可能。

韓謙雖然對李知誥不加以太大的限制,甚至進軍隴右之後,也決定地方上的官員任命也都由李知誥負責舉薦,但在要求李知誥要盡可能解決隴右漢民遭受壓制、奴役的問題之時,特別強調通過犀牛驛與隴右地區的商貿,必須要使隴右漢民能夠直接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