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2/4頁)

李知誥則要張松先留下來率領七百多剛剛參戰的將卒原地宿營休整,他在扈衛的簇擁下先往牛尾峽西口趕去,與董澤海、賀延他們會合……

……

……

馮翊、盧澤得知前鋒兵馬與敵接戰的消息後,次日清晨便提前率領兩百輕騎趕過來,先與張松會合;鄧泰率後軍主力雖然也已經上路,卻後軍主力都是步卒,還有輜重糧草隨行,速度快不了,少說還需要六七天才能趕到。

馮翊、張松、盧澤率領九百多將卒進入牛尾峽,趕到西口。

李知誥並沒有繼續往西北方向僅四十裏的上祿縣殺去,而是著董澤海、賀延在西口外磨梁山腳下的谷原之上紮下營寨,一道入冬後流水近乎枯竭的溪澗橫陣在谷原之前。

“敵軍勢弱,人心不齊,兩戰都被我們殺潰,完全可以說是不堪一擊,賊帥侯莫估計正後悔出頭接受蒙兀人的任命,督師怎麽不一鼓作氣往上祿城殺去,待奪下上祿城再作休整?”張松與馮翊、盧澤走進大帳,看到李知誥將幾名俘兵待為上客,正詢問成州的情勢,忍不住困惑的問道。

李知誥請馮翊、盧澤與張松一起坐下說話,解釋他沒有急於派兵進逼上祿縣城的緣故:

“諸羌部族人心不齊,即便是剛剛得蒙兀人委受成州刺史之職的侯莫,也不希望其本族精銳跟我們血戰拼殺,故而在野戰之中稍遇阻力便往後潰逃,這沒有什麽好意外的,但上祿城小且堅,又是侯氏一族的根本所在,他們不可能輕易放棄。而我們沒有攻城戰械可用,短時間內又難以勸降侯氏,此時想奪下上祿城,難以猝成。”

馮翊點點頭,對李知誥的考慮表示諒解,問道:“你接下來打算怎麽打?”

雖然從洛陽出發時,韓謙要馮翊盡可能不要幹涉李知誥的決斷,但他身為都監軍使,不可能說對李知誥的用兵方略完全不聞不問。

李知誥回道:“侯莫昨日兵敗牛尾峽之後,便派人趕去天水求援,王孝先在天水駐兵不多,即便全軍而出,也就四千馬步兵,我們休整兩天,可在上梁峽先迎戰敵援。只要打破敵援,相信成州各家便會各有選擇……”

成州夾於隴山西南麓與秦嶺西麓的山嶺之間,王孝先不派援兵則罷,若派援兵必從隴山西麓南下,再從隴山南麓沿牛脊驛古道快速東進,上梁峽是其必經之路。

只要他們能在上梁峽伏擊天水過來的援兵,將其擊敗,才有可能震懾、降服成州的諸羌部族,才有可能不戰而奪上祿城。

馮翊點點頭,同時又表示擔憂地說道:

“諸將卒初入成州,得不到充分的休整,就要接連大戰,折損怕會不小。”

“此時不苦戰,難在隴右立足,但只要能打退敵援,才算是稍稍打開局面。”李知誥說道。

“李督師前鋒主力守上梁峽口,我可以率騎兵埋伏在側翼的山谷裏,時機恰當時可以作為奇兵殺出!”盧澤聽李知誥說過他的用兵方略,再看地形圖上梁峽左右皆峰谷林立,有不少能藏兩百騎兵的地方,便請戰道。

“好!”

盧澤、楊穆所率的二百騎兵,隨同馮翊從洛陽趕來,可以說是馮翊的扈兵,李知誥不會主動用這兩百騎兵沖鋒陷陣,但盧澤主動請戰,也不會拒絕。

畢竟這兩百精銳騎兵的戰鬥力,在這時候不容小窺。

商議好具體埋伏作戰的細節,李知誥便遣張松先率部趕往梁峽準備戰事。

接著李知誥又下令將之前兩戰的俘兵都押過來,除了侯氏所部俘兵外,他與馮翊決定將其他諸部俘兵都放走,甚至還親手奉上一堆珠寶美玉,讓他們帶回部族以示拉攏之意。

馮翊見李知誥都不擔心在上梁峽伏擊敵援的消息提前走漏,他自然也不反對,再說,他們此時已經進入成州境內,在犀牛江北岸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附近的部族,現在張松率部提前進入上梁峽做部署,稍有軍事常識者便能想明白他們的用意是什麽。

現在就看這些部族會不會審時度勢了。

再說了,即便有個別部族鐵心投向蒙兀人,決意將他們在上梁峽伏擊敵援的計劃泄漏給天水守軍,這也只會拖慢天水守軍南下增援的速度。

這不僅能使他們有更充足的時間在上梁峽修築防禦工事,也令他們有時間等後續的兵馬進入成州。

而他們最終的目的,是要收服成州的部族及漢民,而非殲滅成州的大小地方勢力。

……

……

侯莫接受蒙兀人的封賞,除了貪圖蒙兀使臣送來的金銀珠寶外,更多的還是想借蒙兀人的名義統治這些年四分五裂的成州,此時多少可以說是騎虎難下,但其他部族看到梁州軍西進之勢如洪水滔湧,心驚駭然之余,幾乎都不約而同選擇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