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4/4頁)

各縣及鄉司征收上來的田稅,都要投進去做這些事,制置府也會相應的補貼一部分錢糧,維持州縣及鄉司日常的運作。

這諸多事,縣及鄉司都會盡可能的就地采購建築材料,或直接由官方出面,或鼓勵民間籌資建造各種磚窖、灰窖、伐木場等工場匠坊,並就地雇傭力工開支出去。

以工代賑並擴大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都能叫這些地方的底層貧民生存狀況,不斷的得到改善,這是淮西將持續不懈要做下去的事情。

韓謙與陳景舟、周憚他們一直都保持密切的書信往來,會及時通報淮西近況,陳景舟在金陵事變之後,踏入淮西的機會很有限,但也極了解淮西的現狀。

溫博長期領兵與淮西(棠邑)對峙,對淮西的狀況就更不陌生了,但他心裏很清楚,有些事棠邑能做,壽州軍卻做不得,說到底還是雙方軍資開支的倚重對象不同。

棠邑除了商貨販售江淮及川蜀、黔中等地外,還能通過官錢局從喬陳等親近過來的大族籌集錢款,從江淮各地贖買大量的糧谷等物資,壽州軍只能通過傳統的田稅丁賦以及各種加征的雜捐,從直接控制的民戶頭上進行盤剝。

烏金嶺一役之前,壽州軍即便依靠汴京撥給四五十萬石糧秣,所能調用的物資等,就已經落後棠邑一大截。

烏金嶺一役,別人或許會覺得韓謙是用險計、詐計謀功,但在溫博眼裏,即便沒有烏金嶺一役,壽州軍這兩年也很難守住巢州等地。

說過民生之後,難免還會談及溫氏族人及新編右神武軍的安置等事。

要說之前心裏還存有些顧忌,但今日見過韓謙與梁帝朱裕碼頭相見的情形,溫暮橋、溫博父子再無猶豫,當即就表態,堅決不再搞獨立山頭,確定一切要以融入棠邑軍為前提,解除右神武軍可能會存在的遺留問題。

有溫博及溫暮橋等溫氏核心人物的主動表態,這些事情便能放開來去討論、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