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2/4頁)

走水路看上去要多繞兩千裏路,但航船沿漢水、長江而下,再經巢湖、淝水北上到霍州中部地區,也慢不了幾天,而將卒也不會那麽辛苦。

如此一來,陳景舟以及郭榮、溫博等人,先與第一批撤出的五千人馬(其中三千人乃是梁軍假扮),譚育良、韓東虎、郭卻以及溫博手下的溫淵、曹霸、薛川等將,等待第二、第三批撤離。

……

……

第一批撤出的兵馬,於四月二十二日乘赤山會的商船,進入巢湖。

這時候江淮地區已經是初夏時節,天氣已有幾分炎熱的氣息;再有半個多月,江淮地區豆麥等夏糧收割的季節。

今年江淮地區入夏之後的雨水照舊比往年充沛得多,已經不少州縣有洪澇災害發生的消息傳來。

船隊進入長江之後,兩岸也是連日綿綿陰雨不斷。

唯一叫人欣慰的,大楚腹地的州縣這五六年來還算是國泰民安,乘船也不耽擱行程。

延佑帝及沈漾等人治政又相當勤勉,地方抵禦天災的能力也強,即便稅賦雜捐極重,底層貧民卻也能勉強捱得過去。

即便是像去年江東那麽大規模的風災,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餓殍,在這樣的世道已經可以說是極為難得了。

當然,這也有棠邑很大的功勞在內,赤山會去年差不多僅江東地區就疏導逾四萬災民進入滁州、巢州等地安置下來。

另外,則是侍衛親軍擴編,兵部將上萬戶災民、流民收編進京畿附近的屯營軍府之中進行安置,擴大京畿附近兵戶的規模。

船隊通過裕溪河進入巢湖之後,侍衛騎兵及一部分敘州老卒所乘的船舶往東湖港駛去,而三千梁軍所乘的船舶則將直接穿過巢湖,從巢州城西的南淝水河繼續北上,一直到安豐附近登岸,再走陸路趕去蔡州。

沈鵬以及負責統領這支梁軍精銳的統帥荊振,不管怎麽說,都要隨陳景舟、郭榮、溫博他們進東湖城拜見一下韓謙。

他們一行人也不怕在東湖耽擱兩三天,騎馬很快就能趕上經巢州先行北上的梁軍。

此時看巢湖東岸舟楫如雲,除了赤山會的商船、棠邑水軍的戰船外,還有大量從各地進入巢湖的商船,港口規模已不下金陵。

當然,金陵都是外地的商貨主要通過水路集中過來,以供城中的達官貴人及子弟用度揮霍。

除諸州縣押運過來的綱糧、貢品外,為滿足金陵城數十萬口人的衣食住行,還要額外從各地輸運二百多萬石糧食、上百萬布匹等商貨。

東湖這邊卻是大規模的商貨往諸州縣輸送。

兩城不同的需求,這也注定東湖與金陵之間的水路運輸,日益繁榮起來。

運送普通兵卒的船舶,在水軍大營那邊有指定的駐泊地,兵馬可以直接上岸進駐兵營休整;陳景舟、郭榮、溫博以及沈鵬、荊振等人所乘的兩艘帆船,則在哨船的指引下,直接往水軍大營外的一座軍用碼頭駛去。

遠遠能看到碼頭上站在百余人馬。

韓謙在百余甲卒的簇擁下,與王珺、奚荏、高紹、馮繚、趙無忌乃至溫暮橋等人正站在碼頭上。

陳景舟、郭榮、溫博還以為韓謙親自趕到港口碼頭來迎接他們,待船頭靠過來,見韓謙、王珺兩人身邊還站一個婷婷玉立的年幼少女,正翹首盼來,滿臉的焦急跟期待。

陳景舟有些困惑看向郭榮、王轍,不明白這樣的場合,這名少女是什麽身份,問道:“侯爺身邊的少女是誰?”

“雲和公主?”郭榮下意識回答陳景舟的問題,但說著話,他與王轍都頓時困惑起來,轉念之後視線便往沈鵬、荊振身後的隨從之中搜索過去。

他們明白,倘若是僅僅見沈鵬、荊振二人,韓謙沒有必要直接將雲和公主帶到碼頭來,大不了事後叫他們見上一面,棠邑已是十足的誠意了,除非是……

卻見沈鵬身後一幹侍從裏,一位身穿青衫、臉色蠟黃卻有幾分病容難褪的削瘦文士此時站到沈鵬、荊振之前,這一刻郭榮、王轍兩人都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沒想到他們護送梁帝朱裕到東湖,一路上竟然毫無覺察。

只是相比較軍情司秘藏的朱裕肖像,此時的朱裕卻要削瘦許多,又有幾分掩飾不去的病容,也難怪他們沒有認能出來。

沈鵬、荊振一路上都是提心吊膽,更反對朱裕與他們一起進東湖城,就怕被識破行藏後,韓謙會突然變卦。

現在他們反而放寬心了,既然韓謙事前都已經猜到陛下藏身船隊之中,卻沒有搞什麽額外的動作,這時候到湖畔碼頭來相見,自然也不應該會留難他們。

……

……

“龜山一別,恍然數載,如白馬過隙。”

即便是不想引起沈鵬、荊振這些梁軍將領不必要的戒心,韓謙也不會邀請朱裕進東湖城,彼此就在碼頭上相見一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