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2/4頁)

目前制置府轄二十七縣、一百八十九處鄉司,通過這種方式,實際使得近四萬名青壯處於半動員、半備戰狀態之中。

這其中差不多有半數青壯勞力,則分布在始於巢州北部,經安豐寨、臯城前往樂安、淮陽山北側的驛道附近。

這條驛道歷史悠久,目前也是從巢州、滁州通往潢川、樂安的主要陸路通道,沿途跨越多條源出淮陽山北麓、東北麓、流入淮河及巢湖的水道,每遇溪河則建有渡口、浮橋,每隔二三十裏也建有驛站、驛鋪。

安豐、臯城、殷城、新經等壽州、霍州中南部以及巢州北部的主要城寨,都分布在這條驛道附近,是淮西中部地區人煙最為綢密所在。

而沿這條驛道,往西跨過潢河之後,便是東距羅山城僅六十裏的樂安城。

從樂安城沿潢河往北四十裏不到,則是光州舊治所在的潢川城。

潢川城分東西新舊兩城,夾潢河而立,互為犄角,防禦形勢極好,但樂安城距離羅山更近,後續往西翼調動的兵馬,自然是都往樂安進行集結。

除了淮陽山北面的驛道外,從龍潭河上遊河谷往南淝水上遊河谷,再經華柱峰棧道走進白水河河谷,一路從淮陽山腹地新修的道路通過,則能直接進入潢河上遊,再沿潢河而下,則入樂安城。

這條在過去兩年時間裏加緊新修出來的通道要狹窄、曲折得多,但這條通道作為補充,能叫淮陽山裏的人力、物資充分發揮作用,同時也無懼淮陽山北面的通道有可能會被襲憂來的壽州軍斥候兵馬截斷,還能更加隱蔽棠邑軍的集結調動,則更顯得意義重大。

一隊隊人馬往樂安方向集結,而在樂安縣境內,孔熙榮更是早一步在縣境西翼修建一批兵營寨壘。

十一月中旬,就在臨晉侯李長風、工部侍郎周元等人於朝堂上強烈駁斥韓謙敦促一個月內快速解決羅山守軍的奏疏之時,以何柳鋒為主將、蘇烈為副將的棠邑前鋒軍一萬兩千名精銳兵馬,則已經進駐在谷水河東岸入駐的營地,距離羅山城僅不到三十裏。

而左龍雀軍在谷水河西岸的核心營寨之一,獨山驛距離棠邑前鋒軍的主駐營地僅五百步,實際就相當於隔谷水河而相望了。

前鋒軍抵達谷水河東岸之後,並沒有停止下來等候進一步的命令再行動,而是分出一股股兵馬沿谷水河東岸擴散,占領、控制多處更容易渡河的地點——襄北軍在河岸對面組織成百上千的民夫,每天鑿開河冰,使得谷水河十一月下旬都沒有徹底的凍結起來。

除此之外,從河朔南歸之後調到孔熙榮帳前任職的韓豹,這次與王樘也編入前鋒軍序列,各自率領千余精銳步卒,直接挺進谷水河上遊的兩翼河谷,對谷水河上遊的山寨展開清剿。

去年秋冬,孔熙榮率部進入淮陽山北坡山區,發動底層貧民及奴婢暴動,反抗豪族大戶壓迫盤剝時,僅僅限於潢河上遊以東的區域。

而谷水河上遊山區,鄰近襄北軍控制九裏關、靈山大營,距離烏金嶺頗為遙遠,又由於沿谷水河而上的山區,地勢相對平坦,容易被潢川與樂安的駐兵攻進,因而去年大規模發動底層貧民及奴婢暴動,就沒有將觸手伸到谷水河上遊的沿岸山區裏來。

雖說谷水河乃是羅山與樂安、潢川兩縣的分界界河,但谷水河上遊河谷,宣溪灣、高化店埠等地,傳統上卻又是隸屬於羅山縣。

至少韋群出使大楚提議蜀楚聯軍進攻關中之前,韓謙並沒有想著要跟李知誥搞軍事對峙,甚至谷水河中下遊東岸地區僅派少量的哨騎,都沒有建造固定的營地,自然也沒有想著去控制谷水河上遊的山區。

不過,在韓謙下決心將溫氏族人劫持到棠邑之後,谷水河在西翼變得更加重要,西翼對谷水河上遊山區的態度,也隨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就在兩三個月前,不僅僅局限於沿著谷水河東岸搶修數座永備型營寨,孔熙榮同時分派上百名精幹人手,潛進臨近九裏關的谷水河上遊河谷山區,暗中聯絡、鼓動山寨裏的底層貧民及奴婢。

現在到了收獲的時候,韓豹、王樘精銳兵馬直接進山,叩開一座座山寨,不順從者則從內部發起暴動,裏應外合,將山寨強行攻克,廢除奴婢舊制、鎮壓豪民大戶,以最快的速度,將這一地區上萬名底層貧民、奴婢發動起來,建立兩處鄉司,並征調兩千精壯,將兵馬擴編四千余人,駐紮在谷水河出剪子嶺、東距襄北軍靈山大營僅二十余裏的峽口附近,威脅九裏關到靈山大營以及從靈山大營到羅山城的側翼。

寒冬時節,溪河枯瘦,很容易就對谷水河上遊進行截流。

而同時大量石灰、石泥、青磚、條石等建造材料,通過上千匹騾馬,從潢川、樂安、殷城、新經等地源源不斷的往剪子嶺峽口運送過來,組織成百上千的精壯勞力在附近山嶺的砍伐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