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3/5頁)

這跟金陵事變期間,因為嚴重的糧食匱缺,大批奴婢處於半拋棄、嚴重饑荒狀態不是一回事。

棠邑兵能做的,就是先用武力將一部分山寨攻下來,用軍事手段將豪民大戶直接鎮壓下去,然後開倉放糧、均分田地,才能將貧困寨民及奴婢發動起來。

在這之後,才能從奴婢、底層貧民裏征募精壯男丁補充兵力上的不足,也能從繳獲之中,彌補作戰物資的不足。

他們這次突襲進來,攜帶糧食、箭矢、布帛等物資逾上百萬斤,看似不少,但七千將卒、六千余匹軍馬、戰馬,每天僅消耗糧谷馬料就高達十萬斤。

倘若不能就地及時得到補充,他們自己攜帶的補給就只能支持八九天而已。

當然,安豐寨作為巢西最為重要的水陸要沖之地,鄉豪宗族勢力規模較大,物資儲備也足,僅僅是收繳十數鄉豪宗族的糧倉,就征得糧谷兩萬余石。

大量的糧食、物資以及投降的近兩萬軍民要冒雪送往南面三十裏外的沈家集,對淮陽山腹地的挺進就緩慢多了,目前只有孔熙榮率部往淮陽山東北坡深處挺進。

現在壽州軍因為大軍,無法圍攻過來,但對棠邑兵來說,卻是難得的時間窗口,必須要爭分奪秒的往淮陽山腹地推進。

此時不克服困難,不爭取這難得的空窗時間,多拿下三五十座山寨發動底層貧民,等到壽州軍主力合圍上來,大批兵馬被牽制在外圍用於防禦,對淮陽山腹地的推進就更快不了。

……

……

為爭取大雪天氣所創造的難得機會,加速往淮陽山腹地推進,討論一夜的結果,就是留田城、韓東虎、蘇烈率兩營步卒、一營騎兵留守安豐寨。

不管次日天氣如何,其他兵馬都要越過烏金嶺,進入淮陽山深處,分別由孔熙榮、馮宣、趙無忌、譚修群各率一到兩營兵力,沿南淝水河上遊的主支流河谷,往淮陽山東北坡腹地推進。

特別是先行進入淮陽山腹地、目前才拿下兩座山寨的孔熙榮所部,還要以最快的速度,克服困難冒雪翻越山嶺,從淮陽山東北坡內部穿插到龍潭河上遊河谷去。

龍潭河作為巢湖上遊與南淝水河同樣重要的支流,源出淮陽山東北坡南翼,自西往東,從廬江縣北部流入巢湖。

也可以說是巢州兵馬,從巢州城西南進入淮陽山東坡的主要通道。

控制龍潭河上遊的河谷隘口,就能居高臨下窺視巢州駐守在淮西禁軍廬江防線北側的兵馬,將其拒之東坡之外。

而壽州軍倘若不想棠邑水軍的戰船,通過這些河道與淮陽山裏建立聯系,便要花費更大的代價,才有可能同時切斷南淝水河、龍潭河等幾條主要水道。

當然了,也只有控制住龍潭河上遊的河谷隘口,棠邑兵才能說完整的將淮陽山東北坡廣闊的腹地掌控在手裏,從而有希望能在半年到一年間的短時間內去徹底扭轉淮西的攻防局勢。

韓謙最終沒有直接進山,而是與王珺留在沈家集坐鎮。

淮陽山腹地攻城拔寨的速度有多快,並非決定性因素,更為關鍵的是在已經軍事攻奪並分兵控制的山寨之中,動員及發動底層貧民及奴婢的速度與效果。

要不然的話,每攻克一座山寨便有十數三五十人傷亡,還要分兵駐守,疊加起來,很快就能將他們此時手裏僅有的七千多人馬攤薄掉。

而安豐寨以北、以西,每過一天,壽州軍所聚集的兵力便強出一分。

唯有快速而有效的發動底層貧民及奴婢,不僅能補充兵力的不足,甚至能迅速壯大棠邑兵,還能更深層次的控制住淮陽山腹地,不畏被鎮壓下去的豪民大戶有機會反攻倒算。

沈家集在烏金嶺要算一座大寨子,但也僅有千余人丁。

攻陷安豐寨俘獲的近兩萬軍民,都快抵得上一座繁榮州城的人口。

這主要是安豐寨地處水陸交通要沖,商業、船運以及匠坊工造等業都較為發達,而附近地勢平闊,水利發達,農耕發達、土地兼並也嚴重,一批的鄉豪宗族寧可聚族居住在安豐,也不願意住到二三十裏外的臯城去。

安豐寨本身容納的日常居住人口就近萬了,堪比一座繁榮的縣城,棠邑兵再突襲過來,附近的民戶也都以為有精銳兵馬守衛的安豐寨能更安全,都紛紛拖兒帶女逃入其中,最終使得韓謙在安豐寨直接俘獲這麽多的軍民。

由於時間倉促,對安豐寨近兩萬軍民的前期處理,手段比較粗暴。

不管願不願意,都是直接用武力迫使其背井離鄉,在風雪交加的天氣裏集中到沈家集來。

前期也是不加分辨的,就將四千多青壯男丁統統征用起來,然後在兩營精銳步卒的監管下,冒著嚴寒的天氣在河灘、坡地修造防禦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