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2/4頁)

畢竟她作為異國郡主,即便有子嗣生養,即便生養的是長子,繼承皇位的可能性,也會遠遠排在其他妃嬪所生的子嗣後面——除非楊元溥僅有她生養的長子,沒有其他子嗣,但是這可能嗎?

又或者照最初的打算,她就應該老老實實淪落成蜀國聯絡大楚的一枚棋子。

只是,她真的甘心嗎?

“從敘州回來的人,老道還沒能接觸到,但船隊進水關時,老道閑來無事,帶著兩個徒兒登棲雲山,看到有四艘新造的大型快速帆戰船在城外直接叫水師派人接收過去——這種看上去載量要超過四千石的大型戰船,目前僅有敘州能造,想必是傳旨官從敘州直接帶回來的,”雲樸子說道,“而看那四艘船吃水極深,想必在敘州時就載滿貨物回金陵來……”

五牙軍水師想要恢復元氣,並擴編為左右兩部,絕不僅僅缺四艘大型戰船,更不要說金陵城要進行近乎重建般的修繕、城內外有大量的饑民需要進行賑濟,投入的糧秣物資更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不過,傳旨官能從敘州帶回戰船及上萬石的緊缺物資,哪怕以後要用賞賜的形式返回敘州的這次進貢,但也在一定程度也表現出韓謙溫順謙卑的姿態……

清陽心裏暗想,倘若楊元溥與韓謙之間的緊張關系得到緩解,那她在婚約這事受到猜忌才有可能減弱,她才有可能為自己稍稍做些辯解——而從另一層意義上來講,韓謙只要回到敘州能安分守己,總是好過師徒二人搞得血腥遍地!

清陽心裏暗暗琢磨著,不知道楊元溥的心態會不會因此發生些微妙的轉變?

“今日冊封大喜,貴妃心情似乎不是很好?”雲樸子試探性的問了一句。

“什麽喜不喜的,難不成得封貴妃,就該高興了?”清陽幽幽說道,“我這幾天正讀前朝國史,有名有姓得封貴妃者,前朝總計有三十五人,最終能得善終者僅十八人。雲道長,你覺得我作為一個遠嫁大楚、無依無靠的異鄉郡主,即便是得封貴妃,就應該很值得高興嗎?”

作為前朝孤老遺臣,又是出身宮禁的宦臣,雲樸子對前朝宮禁之事最為熟悉。

不僅僅貴妃,進入權力鬥爭核心的後妃,都有近一半人未得善終,而她們被廢或者被殺的主要原因,不在於年老色衰,也不在於沒有子嗣,主要看參與朝堂鬥爭的勝負。

不論是為自身或家族的切身利益,或主動或被動卷入朝堂之爭,成者安享榮華富貴,敗者或身居冷宮,或削發為尼,或失去身家性命。即便還有相當多的後妃並沒有參與朝堂之事,卻也無辜淪為朝堂鬥爭的犧牲品。

即便是貴為皇後,前朝也總計有二十九位,其中六人死於政敵毒手,兩人死於爭寵,一人失蹤,一人自殺,一人獲罪賜死,兩人被廢幽禁至死,不得善終的比例也超過四成。

清陽郡主此時的惴惴難安、惶惶終日,雲樸子也頗為感慨,說道:“陛下這段時間都到以前的郡王府宿夜,老道聽說李皇後卻也時常過去陪寢。”

“李瑤十二歲就嫁給陛下,風風雨雨五六年,感情深厚也正常。再說了,十二歲的女娃子不懂風情,現在都十七八歲了,還不知道討好男人啊?再說她長得也不差,總比今天納入宮裏的三個歪瓜裂棗強多了。”清陽有些喪氣地說道。

雲樸子說道:“說來奇怪,老道聽說起初乃是信昌侯李普並不得陛下歡心,連累李皇後也不怎麽得寵幸,娘娘就沒有細想,陛下與李皇後的感情怎麽又突然變得深厚了呢?”

“……”清陽看向雲樸子,問道,“朝堂之上是有什麽微妙變化不成?”

進入金陵城、住進皇宮大內之後,她要比在嶽陽時更不得自由。

雖然她在長信宮的幾名隨侍女官,都是從蜀都帶過來、可以信任的老人,但現在規矩重了,不要說出皇城了,連皇宮都不得隨意出入。

而除了在嶽陽時用慣了的七八名宮女,此時長信宮裏其他新增的四十多宮女、雜役都是內侍省選派過來伺候的。

彼此都小心翼翼的,都怕說了什麽犯忌諱的話,清陽這段時間都沒有怎麽見到楊元溥的面,除了雲樸子這麽一個消息源外,自然也不是很清楚朝堂上有什麽新的變化。

“信昌侯爺此時也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兩個兒子、一個女婿、一個養子、兩個侄子,要麽是軍中的中流砥柱,要麽是軍中的後起之秀,女兒現在又是當朝皇後,只要能生養男丁,九成九是太子人選——他要是沒有其他什麽野心,也應該心滿意足了,”雲樸子說道,“我聽說在決定沈漾的去留問題時,即便有王琳的遺書,太後與郡王爺以及鄭榆、鄭暢幾位大人都是有所猶豫的,溧陽侯甚至直接建議叫沈漾在廣德多留兩年,等廣德二三十萬婦孺安置後再將沈漾調回中樞任相,最後是信昌侯爺支持陛下現在就將沈漾調入金陵執掌宰府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