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3/4頁)

“殿下能考慮如此周詳,南線應無礙。”王文謙說道。

“我準備讓阮延去丹徒督管後陣,你還是留在我的身邊謀劃,接下來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我怕我思慮有不周的地方。”楊元演說道。

“是。”王文謙應道。

“秦冉大意失城,致丹陽被毀,軍心浮動,你覺得應該怎麽處置?”楊元演又語調平靜的問道。

“失城之罪應罰,如何處置,殿下度之。”王文謙說道。

“那將他召回大營來,許他率部沖陣,三次不死便赦免他的失城之罪。”楊元演說道。

“殿下英明。”王文謙說道。

王文謙知道信王處置失職部將歷來嚴苛,沒有求情的余地,他要是幫秦冉求情,除了加劇殿下猜測他們私下有什麽勾當外,更有可能會加重對秦冉的處罰。

……

……

與信王楊元演告辭,王文謙回到他在靜山庵臨時落腳的院子,派扈衛去尋殷鵬,半炷香後便見殷鵬神色擔憂的走回來。

王文謙的心猛然一沉,示意左右都退下去,問殷鵬:“還是沒有珺兒的消息?”

“如今茅山內外都滿是桃塢集出去的老弱婦孺,從外圍捉幾個分散的婦孺回來容易,但我們的人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潛往隱雲庵找到小姐,”殷鵬心裏愧疚,說道,“我早應該將小姐接去丹徒的。”

“珺兒會保護好自己,再說韓謙等亂兵不會知道隱雲庵乃是我們的一處秘密聯絡點,珺兒或許僅僅是身陷茅山之中,”王文謙說道,“待茅山深處守備不那麽嚴密,珺兒會自己想辦法出來的。”

當然,王文謙雖然這麽說,但他內心更清楚,這極可能就是自我安慰而已。

從目前得到的情報,韓謙率殘部撤入茅山,兵甲有所更換,而且並不是襲下丹陽繳獲所得——秦冉率部守丹陽多為輕甲騎兵,沒有那麽多的紮甲、鱗甲,今日他們派斥候探馬,潛入茅山的邊緣,看到茅山之中的將卒,有相當一批人換上紮甲、鱗甲。

這說明茅山之中,存有一些戰備物資以防不患,這也是王文謙反對倉促組織兵馬進行反擊報復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暫時無法抽調更多的兵力,倉促組織四五千人過去,更有可能會再遭重創,那時場面只會更難看,還不如將四五千人馬派駐金壇、溧陽等城,從東面封鎖住茅山。

韓謙手下的三千兵馬,與信昌侯李普手下的三千殘部,不是一個概念。

而信昌侯李普事前就率殘部撤到茅山東面的延陵,並沒有派大股人馬進茅山活動,似乎並不知道茅山之中暗藏戰備物資。

這裏面是還有很多他暫時沒有摸清楚的疑點,但不管怎麽說,他現在能確定韓謙早就注意到茅山的戰略地位,那就應該早就摸過茅山之中眾多道觀庵堂的情況。

這時候很難說韓謙就一定沒有注意到隱雲庵的疑點。

殷鵬看出王文謙眉眼間的憂色,說道:“要不我親自帶一隊人馬潛入茅山,去找小姐?”

“她隨我父親去敘州,便已是太任性了,家國當前,豈容兒女情長?”王文謙搖了搖頭,壓下心頭的擔憂,跟殷鵬說道,“殿下決意在金壇設立行營,總轄丹陽、金壇、溧陽等城,任趙臻為行營都總管,想你去給趙臻當軍司馬;我也覺得你去比較合適,你畢竟更熟悉韓謙的情況……”

“韓謙占據茅山,要是不解決掉,大人的圍城之策,怕是難以實施啊?”殷鵬憂慮地說道。

照他們原先的計劃,信昌侯李普所率殘部既是他們用來消耗京南存糧、擾動京南地區的工具,也是引誘南衙禁軍或宣州兵馬的誘餌,下一步將驅趕信昌侯李普殘部往西、往采石方向運動——信昌侯李普有棄逃的心思,率殘部往西,往同樣位於長江南岸的采石方向運動甚至都不用他們刻意驅趕。

信昌侯李普率殘部及四五萬老弱婦孺西進,他們再派少量的精銳騎兵在左右騷擾地方,也就將一步步的在金陵的東面、南面,一直到采石,形成民眾背井離鄉逃亡一空的緩沖帶,割離開金陵與南面宣州、歙州的聯系,從而最終實現他們將金陵與江南東道諸州縣聯絡切斷的目標。

現在他們派兵馬進駐金壇、溧陽,是封鎖住韓謙率部東撤到太湖之畔的通道,但茅山往南與宣州的空當,他們要不要直接派兵插進去?

他們不派兵插進去,金陵與宣州、歙州的聯系,就始終切不斷。

殷鵬對韓謙極為熟悉,深知韓謙極難對付,但並不能因為韓謙太厲害,他們就能畏敵不戰的。

王文謙點點頭,說道:“或許殿下還要先與南衙禁軍、壽州軍在赤山湖畔再打一仗,才能從容不迫的轉回頭,抽調更多的兵力去收拾韓謙;你隨趙臻去南線,短時間內切不可有輕舉妄動,只要令韓謙難以突破東線的封鎖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