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

蘇茂和周建戰敗之後,帶著殘部,倉皇逃到睢陽,吳漢率領著漢軍,乘勝追擊,半路上與蓋延部匯合一處,而後兩軍合一,一同向睢陽進發。

蓋延這邊也看到了廣樂的戰報,當眾人見到吳漢的時候,無論是蓋延,還是下面的將士,無不是畢恭畢敬地拱手施禮。

廣樂之戰太神奇了,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吳漢能打贏這一仗了,人們都是打心眼裏佩服吳漢,敬重吳漢。

吳漢和蓋延統領的漢軍抵達睢陽後,立刻對睢陽展開包圍。這回是第二次的睢陽之戰,只不過兩次的睢陽之戰,如同翻版一般,都是圍而不攻。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睢陽太難打了,在第一次睢陽之戰中,蓋延三番五次的率軍強攻,結果非但沒有撕開睢陽的城防,反而自身損兵折將甚巨。

這次,蓋延向吳漢提議,依舊采取困城戰術,等到城內的糧草耗盡,劉永自然會主動出城,率軍突圍。吳漢采納了蓋延的意見,對睢陽圍而不攻。

漢軍的第二次東征,到此開始進入僵持階段。

洛陽,皇宮。

東線、北線、南線的戰報,接二連三的傳到劉秀手裏,東線和北線的戰場,己方將士都打得很順利,現劉永被困在睢陽,彭寵龜縮在漁陽。

反倒是讓劉秀不太操心,也沒太關注的南線戰場,戰事進展得很不利。

岑彭率領南征軍,一路南下,到了鄧縣一帶的時候,南下受阻。

鄧縣位於南陽郡和南郡的交界處,剛好處在兩郡之間的咽喉要道。

秦豐心裏很清楚,如果讓漢軍攻破鄧縣,也就等於打開了南郡的門戶,他若想守住南郡,就必須得把岑彭的大軍抵禦在鄧縣之外。

經過一番思量,秦豐認定,鄧縣之戰就是己方與岑彭的決戰。

他率領延岑、蔡宏、張揚諸將,在鄧縣布下防線。

秦豐和麾下的大將蔡宏,鎮守鄧縣;延岑率一部兵馬,鎮守鄧縣東面的東陽聚;張揚率一部兵馬,鎮守鄧縣南面的阿頭山。

至於秦豐軍的大本營,糧草囤積之地,設在南郡境內的黎丘。

秦豐的膽子並不大,如果有可能,他是不原因親自面對漢軍,和漢軍拼殺的,但現在的局勢於他而言,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他想避戰也避不了了,只能硬著頭皮,親自參戰。

不過秦豐布置的防線著實是不錯,鄧縣、東陽聚、阿頭山三地,形成了一個三角防線,漢軍打鄧縣,東陽聚會第一時間前來增援,漢軍打東陽聚,鄧縣的兵馬又會第一時間增援。

如果漢軍選擇避開鄧縣、東陽聚的防線,接下來又會被阿頭山的秦豐軍擋住,使其陷入到被鄧縣、東陽聚、阿頭山三面圍攻的境地。

秦豐布置的這個三角防線體系,把那麽能征慣戰的岑彭都難住了,屢次嘗試進攻,屢次無果,現在,岑彭統帥的南征軍已經被秦豐的三角防線擋住數月之久。

洛陽的劉秀,看到南線戰場傳回的戰報,眉頭緊鎖。他對岑彭可是抱以厚望,可岑彭統領的南線戰場,太令人失望,區區一個鄧縣,久攻不下,遲遲打不開進入南郡的門戶,南征軍將士的士氣,只會在這種僵持中被逐漸耗盡。

劉秀隨即給岑彭寫下一封詔書,在這封詔書裏,劉秀很罕見的斥責了岑彭。

其實前方將士作戰不利,劉秀很少會斥責。他本身就是位馬上皇帝,深知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勝敗實屬兵家之常事。

但這次,區區一個鄧縣,竟然把岑彭親自統帥的十萬之眾的南征軍阻擋數月之久,這讓劉秀實在無法容忍。他甚至都懷疑岑彭到底有沒有在盡心盡力的打這一仗。

在詔書當中,劉秀的用詞非常嚴厲,雖然話沒有說得很直白,但意思就是,此戰你能打就打,不能打,我就換人來打。

劉秀的詔書傳回到岑彭的手裏,岑彭看罷,面紅耳赤。

當初吳漢屠城新野的時候,陛下都沒有用詞這麽嚴厲,當初自己在南陽作戰不利,導致朱祐被俘,陛下的用詞也沒有這麽嚴厲。

看完劉秀的這封詔書,岑彭明白,這次自己是真把陛下給氣到了。

翌日一早,岑彭下令,全軍將士整頓,己方不打鄧縣了,西進先取山都,再由山都繞行進南郡。

從山都縣進入南郡,這是一條遠路,期間還得路過一段漢中郡地界。但這條路線,確實可以避開秦豐在鄧縣布置的三角防線。

岑彭的命令傳達下去,整個漢軍大營如同炸了鍋似的。

人們在大營裏已經有數月沒有打過仗了,軍心渙散,鬥志倦怠,士氣也不高,現在聽說己方要打山都縣,將士們備戰的備戰,操練的操練,原本死氣沉沉的大營,仿佛一瞬間活了過來。

漢軍大營的混亂,從早上一直持續到深夜。漢軍大營裏可不是只有漢軍,還有不少的秦豐軍俘虜,漢軍的混亂,讓他們對俘虜的看管也變得松懈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