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第2/2頁)

說完這句話,銚期命令手下人,將李熊,連同他的母親,一並帶出鄴城。

李熊本以為自己這次死定了,連整個李家都危險了,沒想到,銚期不僅沒殺自己,還把自己連同老母,都給放了。李熊和他的母親被帶出鄴城後,便去投奔了李陸。見面之後,李熊將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訴給李陸。

李陸聽後,也很是感動,而後,李陸跟隨著李熊和母親,回到鄴城,在鄴城的西門外,向銚期請罪。

銚期還沒出城內,李陸已先在城門外自盡了。等銚期出城,看到李陸的屍體時,他忍不住連連感嘆。

他下令,以禮厚葬李陸,對李熊與賊軍私通之事,不再追究,且讓李熊官復原職。

銚期的做法,不僅贏得了鄴城百姓,乃至名門大戶們的好感和尊敬,也讓郡府的眾官員感觸良多,至此以後,郡府內,已再無官員與賊軍私通。銚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後,迅速平定了魏郡郡府的內憂外患,極大的穩定了鄴城乃至整個魏郡的局勢。

五校軍和檀鄉軍,被吳漢一路追殺,逃到鄴城。當賊軍企圖攻陷鄴城之時,才猛然發現,以前那些與他們私通的郡府官員們,現在都成了拼死抵抗他們進城的人。

這兩支賊軍,遭到以銚期為首的郡軍迎頭痛擊,數次攻城,數次被打退,損兵折將甚巨。無奈之下,五校軍和檀鄉軍只能選擇退兵,撤退到鄴城東面的漳水一帶。

他們剛退縮至漳水,以吳漢為首的漢軍主力也殺到了。雙方於漳水岸邊展開了一場大決戰。

這一戰,吳漢軍聯合銚期的魏郡郡軍,對賊軍展開夾擊之勢。雙方由白天戰到入夜,最終賊軍被漢軍殺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賊軍的戰死者、淹死者,不計其數,光是被俘的賊軍數量,就有十好幾萬人。

此戰打完,無論是五校軍還是檀鄉軍,皆元氣大傷。僅存的少量殘部,紛紛向北方逃竄。

至此,魏郡和清河郡的賊軍之患,算是告一段落,吳漢率領大軍,凱旋而歸,班師回朝。

吳漢率軍回京後不久,劉秀開始了第二次的大規模封侯。

劉秀在詔書中寫得很清楚,“人的欲望得到了滿足之後,最怕的就是貪圖享樂,只顧一時之快,而忘了國典法度。諸位將軍功業遠大,又想將名利代代相傳,更應如履薄冰,兢兢業業。”

在詔書的後面,劉秀還非常體貼了加了一句:“有顯著功績者,而未得封賞,未揚名,未封官者,需及時報於大鴻臚,大鴻臚呈報於我,我再分別錄用、封賞。”

劉秀大規模的封賞功臣,但凡有顯著功績者,基本都被封了侯,這讓許多士大夫心存不滿,也看著眼紅。

有博士直接向劉秀進諫:“古代之帝王,所封諸侯,封地不足百裏。朝廷強大,地方弱小,這才是正確治理國家的方法,而現在,諸侯大至四縣,已不合法度,還望陛下三思!”

他說的大至四縣,自然就是指鄧禹了。鄧禹的封地,有四個縣,是劉秀所封功臣中,封地最大的一位。

聽了這位博士的進諫,劉秀哈哈大笑,不以為然地說道:“古代亡國者,皆因國君昏庸無道,我還從未聽說,有因功臣封地過大而滅亡者。”

當時,博士是官名,掌管著書籍文典,通曉史學。通俗點講,博士階層,就是一群老學究。

劉秀沒有采納博士的進諫,繼續對功臣們進行封侯。他派出謁者,給受封者送去列侯印綬,不過每一位受封者,都有聽到謁者傳達的劉秀口諭。

“身居高位,而能做到不驕不躁者,哪怕地位再高,也不會有跌落;身家顯赫,而做到謹小慎微,謹守法度者,哪怕再顯赫的家世,也不會溢出。願你能敬肅戒慎,把爵位傳給你的子孫後代,永為漢家藩屬!”

聽聞劉秀的這番口諭,但凡受封者,無不感激涕零,跪地叩首謝恩。

劉秀和他的老祖宗劉邦,完全是兩個極端。

劉邦稱帝後,忌憚功臣,總懷疑有人要造自己的反,對待功臣們,也是再三提防。

而劉秀則恰恰相反,好像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完全不去考慮會不會有人造自己的反,只要我用了你,我就會信任你,只要你有功績,我一定要封賞你。

這就是劉秀與劉邦為人處世、做事風格的明顯不同。劉邦與開國功臣們的關系,是漸疏漸遠,而劉秀與開國功臣們的關系,則是始終如一,親密無間。

就自信方面,以及情商方面,劉秀的確要比劉邦高出許多。他不怕任何人造自己的反,你即便造了我的反,我也有能力滅了你!這就是劉秀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