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2/3頁)

因為已經下定決心,要投靠劉秀,趙歸也要考慮自己以後的仕途。

眼下勸降銅馬軍和重連軍,就是個千載難逢立下大功的好機會,一旦自己辦成了這件事,以後在劉秀麾下,也不用以降將自居,可以挺直腰板,擡起頭來做人。

劉秀領兵打仗的本事十分厲害,這一點毋庸置疑,畢竟劉秀擁有太多輝煌的戰績,但他打仗厲害歸厲害,並不代表他內心真的願意去打仗。

其實劉秀本身是個十分討厭戰爭的人,也極不願意看到戰場上屍骸遍野的慘烈場景。

他的理念,一直都深受儒道兩家思想的影響,這一點在後來他治國時表現得尤其明顯,但凡是好戰之人,基本都被他排斥到了權力核心之外。

而與他最親近的,像鄧禹、賈復等人,都是和劉秀抱著同樣理念的人。

戰爭,只是政治手段之一。為了達成政治訴求和目的,其實手段可以有很多種,戰爭只是其中的一個罷了,而且還屬下下策。

不戰而屈人之兵,以不打仗不死人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方為上上之策,這一點,在孫子兵法中已經描述得很清楚了。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攻城略地,是所有的手段都已用盡,可還是不管用,才不得不為之的最後手段。

現在二十萬眾的起義軍擺在劉秀面前,讓他把這些人都殺了,他下不了這樣的狠心,可是若不打敗他們,讓銅馬死灰復燃,以後還是他在河北的最大威脅。

倘若能勸降這二十萬起義軍,這是最符合劉秀心意的。而前去勸降之人,趙歸的確是劉秀心目當中的最佳人選。

劉秀沉吟片刻,點了點頭,說道:“倘若趙將軍真能說動東山、上淮等人,向我部投降,可是立下不世之功。只是,孤還是不放心趙將軍的安全啊,倘若趙將軍沒有十足把握,或覺其中風險太大,可以不去,孤不會勉強!”

趙歸感動得無以復加,他起身離席,向劉秀叩首施禮,說道:“末將出身於草莽,卻得大王如此看重,大王隆恩,末將沒齒難忘!哪怕為大王肝腦塗地,粉身碎骨,末將亦在所不辭!”

劉秀起身,走到趙歸近前,再次親手把他攙扶起來,說道:“此事,就拜托趙將軍了!”

“末將必不辱大王使命!”

“嗯!”劉秀點了點頭。

最終,劉秀接受了趙歸的主動請纓,派趙歸去往銅馬軍駐地,勸降東山荒禿和上淮況等銅馬軍將士。

等趙歸走後,中軍帳內的眾將紛紛說道:“大王,派趙歸前去勸降,只怕會縱虎歸山,後患無窮啊!”

劉秀一笑,轉目看向岑彭,笑問道:“君然以為如何?”

岑彭沒有理會周圍的眾將,只是向劉秀拱手說道:“大王英明!勸降銅馬、重連,再沒有比趙歸更合適之人選!”

無論派己方的何人前去,都很做到難取信於人,人家銅馬軍和重連軍都不信任你,又怎麽可能會投降?

而趙歸則不然,他與東山荒禿、上淮況、齊驀等人的交情極好,他在這些人面前說話的分量,大過己方這邊的所有人。

退一步講,即便趙歸勸降不成,也會大大動搖銅馬軍和重連軍的軍心,在接下來的戰事中,己方的取勝會變得更加容易,起碼可以降低己方諸多將士的傷亡。

他們正說著話,龍淵從外面快步走了進來,到了劉秀近前,拱手施禮,然後將一個小竹筒遞交給劉秀,小聲說道:“大王,是雲兮閣從洛陽傳回的消息。”

劉秀面色一正,接過小竹筒,用指甲劃開上面的臘封,拔掉竹筒的蓋子,從裏面倒出一卷布條,展開,裏面寫著:朱鮪、李軼,現於洛陽召集兵馬,已擁兵二十萬。

看完這份情報,劉秀皺了皺眉頭。在場的眾將面面相覷,紛紛問道:“大王,難道,洛陽有變?”

劉秀將布條遞給龍淵,讓他交給眾將傳閱。

眾人看罷後,面色也都凝重起來。馬武臉色陰沉地說道:“洛陽擁兵二十萬眾,只有兩個可能,要麽出兵援助弘農,要麽出兵進攻河內!”

洛陽屬河南郡,與河內郡一水之隔,隔黃河而相望,近在咫尺。洛陽聚集起二十萬的大軍,隨時可能越過黃河,攻入河內,這對於己方來說,可是莫大的威脅。

銚期幽幽說道:“朱鮪、李軼,出兵弘農的可能性不大,若是他二人想援助長安,早就出兵了,不會等到現在,以末將之見,朱鮪、李軼,十之八九是沖著河內而來。”

岑彭說道:“倘若如此,河內危矣!現河內只有寇太守一人,孤掌難鳴,一旦朱鮪、李軼率兵渡河,寇太守難以抵禦。”

劉秀敲著額頭,陷入沉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河北的賊軍還未平定,河內又要陷入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