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差強人意(第2/3頁)

也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如夢方醒,一個個臉色大變。誰都沒想到,這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小白臉,竟然突然發起瘋了,當著己方眾人的面,竟然把州牧給殺了。

嘩啦啦!

一時間,城頭上、城頭下的軍兵們,紛紛把弩機擡了起來,鋒芒一致對準吳漢,手指頭扣在懸刀上,作勢要想吳漢放箭。

吳漢後面的二十名軍兵,齊齊奔跑上前,以自己的身體死死將吳漢護住。

吳漢提著苗曾的斷頭,一扒拉面前的手下弟兄,將人們推開。

他不但沒退縮,反而還向前走了好幾步,出了人群,高舉起手中的蕭王令牌,大聲喝道:“蕭王令在此,誰敢放箭?”

靜!薊城城前,死一般的寂靜。苗曾的手下,成千上萬,而吳漢這邊,只有二十名兵卒,但這些成千上萬的軍兵,卻被吳漢一人給震懾住了。

吳漢高舉著蕭王令牌,再次跨前兩步,大聲喝道:“苗曾公然違抗王令,現已被漢就地正法,凡膽敢違抗王令者,格殺勿論!”

他一邊說著話,一邊高舉著血跡斑斑的蕭王令牌,徑直地向前方的苗曾隨從、護衛們走去。

隨著他一步步的走近,人們無不面露懼色,不由自主地連連後退。

現場有這麽多的苗曾手下,可是面對著只身走過來的吳漢,竟無一人敢對吳漢扣動懸刀,向他射出弩箭。

步步逼近的吳漢,他一個人的氣場,已完全把在場的所有人都壓制住了。

吳漢明明只一個人走過來的,人們都不知道自己心裏到底在怕什麽,但就是不敢對他放箭。

劉秀對吳漢的評價是,‘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差強人意這個成語,也就是出自於此。

不過劉秀用的差強人意,可和現在的差強人意不是同一個意思,而是甚強人意的意思。

意思就是說,只要有吳漢在,便可大大振奮人心,吳漢一個人,能敵得過一國的軍隊。

一人敵一國!有這麽善戰的部下,作為主公的能不喜歡嗎?雖說吳漢性情殘暴,好殺成性,但屢次犯錯,劉秀都不忍嚴懲於他,都給予吳漢極大的包容。

有這麽一個功高蓋主的部下,劉秀非但不忌憚,不提防,反而還能不斷的容忍吳漢的犯錯,從中既能看出劉秀的心胸,更能看出劉秀這個人的自信。

歷朝歷代,為何會頻繁出現鳥盡弓藏的情況,歸根結底,就是做主的人,擔心部下們功高蓋主,怕部下們覬覦自己的位置,簡單點說,就是出自於不自信。

而劉秀在這方面的情商,要遠遠高過他的先祖劉邦。

苗曾帶出城的部下們,被不斷走來的吳漢逼得一退再退,到最後,人們都快退進城門洞裏。

其中一名文官臉色慘白,看著一手高舉著蕭王令牌,一手提著苗曾人頭,仿佛殺神附體、天神下凡般的吳漢,他再堅持不住,兩腿一軟,噗通一聲跪到地上,身子哆嗦成一團,結結巴巴地說道:“下……下官願……願遵從蕭王之命……”

有人開了頭,其他的官員們也都紛紛屈膝跪地,向前叩首,齊聲說道:“下官願遵從蕭王令!”

官員們都下跪,表示服從劉秀,剩下的侍衛和軍兵們面面相覷,過了一會,人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武器,齊刷刷地跪到地上,齊聲說道:“我等願聽從蕭王調遣!”

吳漢一個人,帶著二十名軍兵,來到薊城,面見苗曾。苗曾壓根就沒想過,人家是奔著要自己命而來的。

他還真就毫無顧慮的出城和吳漢見了面,結果一言不合,他便做了吳漢的劍下鬼。

估計直到死,苗曾的腦子都是茫然的,都沒想明白,吳漢的膽子為何會這麽大,只帶著二十名軍兵,就敢當著己方千軍萬馬的面,對自己下此毒手。

嗯!不得不說,這就是吳漢,這就是他做事的風格。他的腦回路並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來判斷,很多時候,吳漢做出的決定都是匪夷所思,令人震驚。

吳漢出其不意的殺了苗曾,而後,他沒有損耗一兵一卒,沒有動一刀一槍,全盤接收了苗曾麾下的兩萬將士。

而後,吳漢又以劉秀的名義,向幽州諸郡,發出蕭王令,勒令各郡,調派騎兵,增援冀州,集結地就設在薊城。

吳漢殺苗曾,如同一枚重磅炸彈,震驚幽州全境。幽州各郡府得知此事後,太守、都尉們無不暗暗咋舌,吳漢的膽子是真大,人也是真狠啊!

雖說當今天下是更始朝廷,但朝廷遠在長安,離幽州遠著呢,而劉秀就在河北,殺神吳漢就在幽州,與己方近在咫尺。

違抗朝廷的命令,自己未必有事,但若違抗劉秀的命令,違抗吳漢的命令,估計吳漢馬上就會領兵攻打過來,到時,只怕自己也會步上苗曾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