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殷切期盼(第2/2頁)

李育的這份書信,既像是求救信,又像是絕別書。王郎看罷書信後,深受感動,不由得聲淚俱下。

可是讓他派兵出城接應李育軍,他不能,也不敢。

邯鄲城內只有這十萬守軍,也是他最後的護身符,派出城去接應李育軍,萬一謝躬率軍來攻怎麽辦?又萬一全軍覆沒了這麽辦?以後誰還能保護他?

兵熊熊一個,強熊熊一窩。王郎貪生怕死,下面的大臣們也沒比他強到哪去。

當一個人什麽都沒有的時候,他什麽都不怕,膽子可以比天還大,可是當他什麽都有的時候,便會瞻前顧後,怕死,怕失去這得來不易的一切,膽子比針鼻還小。

這是人性,也完美詮釋了王郎等人此時的心態。

李育和張參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只能率領著全軍饑腸轆轆的將士們,行出大營,向邯鄲方向進發。

和他們預料中的一樣,得知李育和張參終於熬不住了,率領全軍出營,劉秀大喜,當即下令,全軍出營,阻擊李育部。

兩軍一個是由北向南進發,直奔邯鄲,另一個是由西向東進發,堵截對方。兩軍於邯鄲城北五裏的地方遭遇。

現在兩軍的士氣已經不能相提並論。以劉秀為首的漢軍,將士們士氣高亢,一個個腰板挺直筆直,殺氣騰騰,氣勢如虹。

另一邊,以李育、張參為首的王郎軍,則是一個個盔歪甲斜,有些底層的兵卒,已經餓得站都站不穩,兩眼昏花,身子來回直打晃。

兩軍的戰場,距離邯鄲只有五裏,只要站在城頭上,便能望見雙方交戰的戰場,可是擁有十萬大軍的邯鄲城,就是城門緊閉,一兵一卒也沒出城做接應。

劉秀軍嚴陣以待,並不主動發起進攻。現在急的人不是他,拖延的時間越長,對李育軍越不利。

此時,李育和張參坐鎮中軍,兩人騎在馬上,都在伸長脖子,望著劉秀軍背後的邯鄲城。

現在他倆多麽希望能從邯鄲城內殺出一支大軍,配合己方,前後夾擊劉秀軍。

兩人望眼欲穿,可惜,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兩人什麽都沒等來。

李育突然噗嗤一聲笑了出來,禁不住仰天長嘆一聲,說道:“也罷!今日之戰,於你我而言,或許就是一場死戰。”

張參心頭發酸,眼圈濕紅,說道:“事到如今,我等,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李育不再等了,向前一揮手中的令旗,大聲喝道:“傳令全軍將士,擂鼓,進軍!”

隨著李育一聲令下,王郎軍的陣營裏響起了一陣陣的擂鼓聲。不知是錯覺,還是和王郎軍的內部氣氛有關,此時軍中的擂鼓聲,似乎都顯得有氣無力。

鼓聲響起,前排方陣的兵卒們,開始齊齊向前行進,緊接著是第二排方陣,第三排方陣。

十多萬人的王郎軍,內部的小方陣有上百塊之多,上百塊的小方陣又組合成一塊鋪天蓋地的大方陣。

齊齊向前推進,光是轟隆隆的腳步聲便已傳出去多遠,聲勢驚人。

劉秀望著向己方推進過來的王郎軍,他嘴角勾起,說道:“困獸之鬥!”說著話,他側頭道:“擂鼓!”

很快,劉秀軍這邊也響起了鼓聲,與王郎軍的鼓聲相比,劉秀軍的鼓聲敲得震天響。

“嗬——”個個方陣的將官們,紛紛發出喊喝之聲,而後劉秀軍的方陣也開始向前推進。雙方逆向而行,很快便相距不足百步。這已經進入到弓箭手的射程。

軍中的箭手們紛紛撚弓搭箭,向對面的敵軍射出箭矢,與此同時,兵卒們也都紛紛舉起盾牌,準備好抵禦敵軍的箭射。

劉秀軍的箭陣,是結結實實地砸進王郎軍的陣營內部,箭陣落下,密集的如同黑色雨點,噼裏啪啦之聲,不絕於耳,時不時有人中箭,慘叫著撲倒在地。

而王郎軍的箭陣,則是砸在了劉秀軍的邊緣。一半的箭矢砸入劉秀軍的前排,另一半的箭矢則落在方陣的外面。

要知道陣營前排的兵卒,都是重盾兵,盾牌又大又厚重,箭陣射進重盾兵的陣營裏,殺傷力實在是微乎其微,基本全被盾陣擋了下來。

在古代的軍隊中,弓箭手的地位,相當於現代部隊的特種兵,屬於稀缺兵種,待遇自然也要強過普通兵卒。

可是現在,連王郎軍的弓箭手都有氣無力,下面的普通兵卒的狀況,也就可想而知。

意識到這一點,劉秀軍的將士們士氣更盛。人們的眼中閃現出精亮的光彩,向前推進的速度也變得更快。

李育和張參都不是無能之人,雙方只是較量箭陣,就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差距,等會將士全面接觸,己方哪裏還有勝算?

兩人的目光又不約而同地再次投向邯鄲城,在心裏默默祈禱,王郎能派兵來援。

哪怕他不把十萬大軍都派出來,只派出一兩萬人,也可讓劉秀部收尾難顧,不僅能大大減輕己方的壓力,甚至還有可能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