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日常互吹

把袞袞諸公和鳥糞放在一起對比,還是讓他們很難以接受的。

當然,對比結果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

話說袞袞諸公們還真就沒有一個能讓水稻畝產增加三成的,這肯定不能用奇技淫巧之類搪塞,因為勸課農桑是每一個官員的起碼職責,而且他們通常嘴上也都是在高喊著讓農民豐衣足食。

雖然只是嘴上。

但從這一點上說,大明的袞袞諸公們還真就不如鳥糞。

“諸位,讓大明步入一個煌煌盛世,不是靠嘴上喊,也不是靠袞袞諸公們在朝堂裏放嘴炮。

得實實在在去做。

陛下就在做。

在陛下的親自領導下,我們在科學院研究機械,可以不用牛就能耕地,不用人力就能抽水,甚至以後連割麥子都不用鐮刀,各種各樣的機器,從播種到收獲再到變成我們吃的米面,統統都用機械來完成。

人會累,機械永遠不會,人的力量有限,機械的力量無限,未來一個人就能種幾千畝地,一家五口就能產上萬石糧食。

土地不夠?

塞外到處都是荒地!

沒有水?

我們能用機械把水從長江抽到京城。

肥力不夠?

大海上到處都是鳥糞島,我在東海上那座是最小的,瓊州府向南五百裏外大海上還有一座更大的,開采出來都夠整個江南使用,再向更遠方大洋上,還有無數這樣的海島。

豐衣足食,很簡單的。”

楊信恍如八十年代兒童科普作家般吹噓著。

反正就是吹唄,在這一點上,這些飽讀聖賢書的士子們,真得就跟學前班小朋友一樣容易哄。

“可陛下終究得治國,這些事情可以由別人去做。”

黃端伯語氣明顯有些軟弱地說道。

“沒有人能替代陛下,只有陛下的天縱奇才,才能實現這些。

治國有內閣的諸位閣老,朝中有六部尚書,地方上有各級官員,大明有科舉制度,我們的朝廷就像一台機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運轉著,所有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像一個零件,壞了就能換新的。”

但陛下無可代替。

陛下的天縱奇才無可代替。”

楊信說道。

“河間侯過譽了,朕也是在學習摸索前行,若無河間侯提點,朕也是兩眼一抹黑。”

天啟終於回過頭說道。

“臣只是偶然在海邊撿到幾個貝克,但想讓這些貝殼煥發光彩,除了陛下外沒有別人能做到。”

河間侯謙虛地說。

他倆都這麽肉麻地互相吹捧了,黃端伯幾個人哪還能撐下去。

他們只能告退了。

“兄是覺得這些人值得重用?”

他們走後,天啟好奇地問楊信。

楊信很少往這裏帶人,更別說是這種士子了,而且今天天啟本來計劃好了讓楊信在承天門外廷杖一批的,卻沒想到楊信這麽簡單就了結此事,雖然主要是因為舉子們太識時務。但這幾個人是正好可以廷杖的,楊信不但沒有廷杖,反而特意帶過來讓他認識一下,這很明顯就是說這些人值得重用,而楊信一般來講很少這樣做。

“至少他們骨頭硬。”

楊信說道。

“陛下,軟骨頭的確聽話,不會抗拒咱們,可在別人的壓力面前,他們也會很容易背叛陛下,硬骨頭的確有時候讓人惱火,可是面對真正生死考驗時候陛下可以對他們放心,他們都是寧死不屈的。”

他緊接著說道。

這時候天啟很難感受這四個字的寶貴。

衛景瑗在大同被姜瓖出賣,被李自成抓住後三次勸降無果,最後仍然釋放他以示尊重,但他仍然選擇了自殺。

萬元吉死守贛州。

黃端伯第一個喊出了寧砍頭不剃發。

路振飛以北直隸人的身份,在南明抗清到死。

這些都是明末這個糜爛的世界裏,難得幾個能守住底線的,他們的才能先不去管,但至少他們的節操可以相信,那麽在需要的位置上,他們就很有用了,說到底楊信自己也不知道,未來會是個什麽樣子。他阻擋不住大明的亂世,他沒有能力為至少三千萬吃不上飯的饑民提供足夠食物,所以因為饑荒而造成的民變蜂起不可避免。

那麽硬骨頭們就很重要了。

至於才能……

他們總不會比別人更差吧?

天啟對此也僅僅是點了點頭,他對這個問題肯定沒有楊信的感受。

這些人是硬骨頭,僅此而已,硬骨頭的確比軟骨頭強,作為一個皇帝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大臣骨頭硬一些。

總之史可法案就此了結,緊接著他被按照大明律判決,然後天啟以聖旨赦免,但刑部尚書喬允升撤職,換上了九千歲的親信崔呈秀,就連李養正也被撤職,換上了同樣九千歲的親信李夔龍。

至此刑部被閹黨控制。

實際上這時候九千歲仍舊不能說完全控制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