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3/6頁)

“上策”和“中策”都行不通,蔣介石只得選擇下策,一方面讓南京空軍加大空投物資力度,一方面催促杜聿明盡快做好突圍的準備。蔣介石心裏清楚自己選擇“下策”的最後結局是什麽,因此決定給杜聿明一次冠冕堂皇地逃出包圍圈的機會,畢竟他的這位得意門生一直以來對他忠心耿耿。蔣介石沉思了許久,讓部下給杜聿明發去電報:“聞悉吾弟身體有恙,若果屬實,日內派飛機接弟回寧醫治。”杜聿明在抗戰期間因車禍折斷右腿,在東北指揮作戰時又割除一腎臟,還患有風濕病和哮喘咳嗽,身體狀況著實不好。邱清泉雖然狂傲不羈,對杜聿明還是敬重有加,此前他也曾打電報懇請蔣介石接身染重病的杜聿明返回南京。

接到電報的杜聿明並未猶疑,即刻給蔣介石回電:“生雖有疾病在身,行動維艱,但不忍拋棄數十萬忠勇將士……生一息尚存,誓為校長效忠到底!”

蔣介石見杜聿明執意與部隊共存亡,既感到欣慰又有一絲傷感,他嘆了口氣,對一旁的侍從官說:“光亭還是很有骨氣的!”

19日剛吃過午飯,出乎杜聿明意料,舒適存和空軍司令部的一位副署長董明德一起乘飛機回到了陳官莊。蔣介石的意思是讓董明德和杜聿明、舒適存等一起協商確定陸空協同突圍計劃,待商定後責令舒、董於次日回南京向蔣介石復命後即開始實施。

見兩人回來,杜聿明首先關切地詢問:“你們還沒有吃飯吧?”舒適存答道只顧趕著往回飛,哪還顧得上吃飯。杜聿明急忙讓勤務兵通知後勤處長龔方令為二人準備飯菜。

此時的後勤處正在開會討論部隊的糧食補給問題,接到通知後,龔方令對正在做會議記錄的孔漢文說:“孔主任,趕快通知廚房為司令部準備兩個人的飯菜。”孔漢文連忙放下手中的筆,領命而去。

孔漢文來到司令部會議室詢問要吃什麽飯菜,他看到桌子上攤著兩封信,看不到是誰寫的。從幾個人的重視程度來看,極有可能是南京重要人物寫來的。退出會議室前,孔漢文支著耳朵聽他們竊竊私語,斷斷續續聽到“突圍”“掩護”“飛機”“投彈”等幾個詞,稍停片刻後便急忙抽身離去。孔漢文從幾個零星詞語中,已經大概琢磨出他想知道的東西了。

孔漢文沒有猜錯,這兩封信分別是蔣介石和空軍王叔銘副司令寫來的。蔣介石的信寫得很長,主要是分析黃維兵團突圍失敗的原因。在信中,蔣介石把十二兵團兵敗的責任歸結為黃維不聽指揮,讓他們白天在空軍配合下實施突圍,他們非要放在晚上,和空軍也沒有配合好,另外,配發給他們的“甲種彈”“乙種彈”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等等。蔣介石特別指示杜聿明:這次一定要吸取教訓,和空軍緊密配合,不得再有絲毫差錯,具體事情可與空軍王叔銘直接商定。

王叔銘的信看起來十分懇切,說:“委員長對吾兄非常關心,特意打電話指示,讓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支援你們。上次黃維兵團使用了一些甲種彈、乙種彈,共軍發現後捅了出去,國人也罵我們喪失天良,違背國際公約,輿論對我們很不利。這次為了配合你們突圍,改由我們空軍來用,以期更加隱蔽和有效。”最後,他說自己因重要公務來不了,讓空軍的董副署長代替他來,當面好好研究一下突圍計劃,看怎麽樣配合才能更有成效。

看完兩封信,杜聿明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他清楚,在陳官莊僅靠自己的力量很難突圍。原來打算固守上一段時間,期望蔣介石派外援趕來解救,現在看來一切都成了泡影,他得到的只是口頭上的鼓勵和安慰。現在誰也靠不上,只能靠他自己孤注一擲、拼死一搏了。事已至此,懊惱沮喪已經毫無意義,杜聿明只得強打起精神和董明德討論起具體的實施計劃來。

就在他們開會研究的時候,孔漢文將飯菜送了過來。將碗筷擺在舒適存和董明德面前,孔漢文小聲對大家說:“各位長官,外面下雪了,下得還不小呢。”屋子裏的人討論研究太專注了,無人注意外面天降大雪,這下個個慌了神,急忙起身擁出門外。

鵝毛般的雪片隨著呼嘯的西北風上下飛旋著飄落地面,短短一袋煙的工夫,黃土地上已經鋪上了一層白白的薄紗,將天地融為了一體。眾人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臉上都現出焦慮凝重的神情。

一群人當中,最為慌張的是董明德。他仰望雪片彌漫的天空,憂心忡忡地說:“這可怎麽辦呢,委員長和王副司令還等我們回去復命,說要聽我們匯報具體突圍計劃呢!”

見董明德急得手足無措,杜聿明安慰道:“天不作美,這天氣飛機根本起飛不了,也只好等等看吧,我們先發電報,把情況給南京匯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