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4/5頁)

另外一個外號叫“駱駝”的士兵說:“我們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快斷炊了,現在雖然空投了一些糧食,但人多粥少,連塞牙縫都不夠,我們如果回不來不是又要在那裏挨餓嗎?”

針對戰士們提出的諸多顧慮,曲振東都記下來,然後向楊雲楓和蔡雲邈做了匯報。三個人在一起進行了仔細研究,最後決定由楊雲楓前去解答大家的疑惑。

在正式動員會上,楊雲楓懇切地說:“我很能理解大家的顧慮,你們所想的我們也都想到了。我覺得,大家完全可以放心。經過我們研究決定,凡是主動報名去的,完成任務後平安回來,都給大家記功並且將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萬一去後有什麽不測,家裏老小今後的生活將由我們管起來。如果大家不信,待選好人後我們可以一起簽字畫押。”

楊雲楓的一番話就像一塊大石投入了平靜的池塘,下面坐著的人立馬嗡嗡嗡議論了起來,過了一會,一個人突然站了起來,說:“我報名,我去。”大家循著聲音望去,是一連三班的班長倪永福,這個人是安徽金寨山區的,家裏特別窮,當初是被抓壯丁抓過來的,在國民黨部隊裏受盡了兵痞子的欺壓,這次跟著部隊起義到了解放軍這邊,切身感受到這裏與在國民黨部隊裏不一樣的氛圍,他從心裏感到高興。聽到楊雲楓的一番話,心裏暗暗琢磨了一陣,最後下定決心第一個報了名。

“說說你為啥願意去?”楊雲楓望著倪永福期待地問道。

“我能說實話嗎?”倪永福問。

“在咱們共產黨的隊伍裏不興說假話,心裏想啥就說啥!”楊雲楓回答。

“我願意去,因為我覺得這件事劃算。”

倪永福的一句話引起大家的一陣哄笑。

“咋個劃算法?”蔡雲邈笑著問道。

“我自己主動報名去,如果能全須全尾回來,也算為解放軍做了一件好事,還能得到獎勵,多好的事啊!”倪永福說。

“要是回不來呢?”楊雲楓追問。

“咱們都是當兵的,當兵打仗總是有風險!退一萬步講,就是我自己被打死了,爹娘和兄弟姐妹還有共產黨照顧著,我還有什麽顧慮呢?!這些還不是我想得最多的,我有三個老鄉在十四軍,之前聽他們說,部隊裏人心早就散了,如果這樣的部隊與解放軍硬碰硬地交手,說不定我那幾個老鄉的命可就沒了。我要能趁早去勸說他們投誠,說不定還能救他們,都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去一趟不知能造多少級浮屠啊,大家說劃算不劃算?!”

倪永福的一席話讓還在猶豫當中的一些人豁然開朗,他一帶頭報名,很快十個名額就報滿了。楊雲楓、蔡雲邈稱他們為“十大壯士”,一番肯定後,立馬與他們簽訂了協議。

把十個人單獨集中起來後,楊雲楓對他們進行了培訓。內容涉及怎麽樣過去,帶什麽東西,過去後怎麽說,遇到被抓被審怎麽辦等等。除了反復訓練,楊雲楓和蔡雲邈一起還對他們進行了現場情景模擬,覺得差不多了才讓他們分頭行動,在夜色掩護下悄悄潛入了雙堆集二十三師、十軍以及十四軍的陣地。

十個人自稱是被俘後又釋放回來的士兵,把帶的食物分給了一幫饑寒交迫的士兵,同時也把攜帶的傳單悄悄地散發出去,把解放軍優待俘虜的情況也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一番,說在那邊能吃得飽,能穿得暖,不想打仗還可以領到糧食盤纏回家,當官的不打人,官兵平等……不少十四軍的士兵聽了非常羨慕,起了向往之心。當然他們也無一例外地被審查,因為事先經過了培訓,對付起來大多得心應手。

但倪永福遇到了麻煩,對方對其進行了超出常規的審訊,剛開始他還能對付,後來問急了,缺乏經驗的他說了一句:“我要見長官。”

審問的人問他:“你要見哪位長官啊?”

“我要見熊逢秋長官。”

“熊長官是你說見就見的?!”一個審問的人擡手就要打。另一個人說:“我們還是報告一下吧,也許他真有什麽事。”

當即他們向上面報告了,來了一個當官的,眾人都叫他李參謀。李參謀說:“我是熊軍長派來的,你有什麽事盡管給我講,我保證轉達給他。”

完成任務心切的倪永福信以為真,他從褲子夾縫裏掏出一封信,交給李參謀,說:“這是放我回來的時候,有個姓楊的部長交給我的,讓我無論如何要交給熊長官,說是非常重要。”

李參謀問:“還有別的話說嗎?”

倪永福說:“沒有了。”

“沒有就滾吧。在隊伍裏不要亂說亂講。”李參謀拿著信回到十四軍的軍部,把這封信交給了谷副軍長。谷副軍長打開一看,竟是剛剛起義的一一〇師師長蔡雲邈寫給熊軍長的親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