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3/5頁)

“李、李指導員,您和俺一樣當過小刀手嗎?要不你咋那麽懂殺豬呢?”薛仁貴滿臉疑惑。

眾人一聽原來是這個問題,雲林和大夥笑得東倒西歪,就連李指導員也忍不住哈哈笑出聲來。

“想當,但沒有機會啊,俺家在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邊上,那裏沒有人家養豬……”

後來,雲林打聽到,李指導員李宏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父母在南京城一家英國銀行就職,一個月能拿一大沓花花綠綠英國人的錢,叫什麽“英鎊”。

支前的任務很快來了。

這是運輸隊第一次接受任務,要運送三萬五千斤米面到前線。由於是第一次運糧,各個中隊都搶著報名。最後通過抓鬮,楊雲林的五中隊得到了這次機會。這也是宿北縣的支前隊伍首次接受如此重要的任務,高忠全大隊長要隨隊摸底督戰。

出發前,宿北城北糧庫的一個平房院子裏,高忠全隊長、李宏指導員召集第五中隊所有人員開會布置任務,再一次做思想動員工作,並且把路途中的注意事項交代一遍,特別強調一切行動要聽指揮。

按照規定,原則上一人一車,推兩百斤糧食,體質弱一點的人可以兩個人一車,最少推三百斤,每天要走不少於五十裏的路。雲林一遍遍叮囑,要求大家要運得快運得多,一路上要做到不拋灑滴漏,說公糧就是前線作戰將士的生命保障。

11月初的蘇北平原,天氣從早到晚冷颼颼的。第五中隊的隊員們都穿上了棉襖棉褲和棉鞋,由於要出遠門,有的還另備了一兩雙鞋。出發之前,對於運糧的費用,雲林特別給大家做了交代,公家每天每人發給紅糧六斤,自帶給養,鞋子衣被自己帶好,路途當中不能向沿線村裏要錢要衣。

第五中隊從宿北縣城出發了,隊伍浩浩蕩蕩,前前後後綿延了一裏多地。楊雲林一個人推著一輛裝滿二百六十來斤糧食的車子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剛出發時天還不錯,路也平坦比較好走。因為沿途各鄉村都接到指示,運糧的土路要修好,平高填窪,讓支前的民工運糧省力氣走得快,能夠把糧食早日送到前方。可是剛剛過去一天,老天就變了臉,刮起了西北風,還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走到邳縣境內時又突然下起了雪,土路一下子變得泥濘不堪。

走著走著,楊全英的車輪被泥坨黏住了,寸步難行。楊全英本來就沒幹過啥重活,身子骨也弱,累得直喘粗氣,在泥窩子裏打轉轉。文華看到了,趕快過去幫助。

“哎,這老天爺,專和咱們過不去啊!你看這天氣這路,早知……”楊全英蹲在車邊,神情沮喪,唉聲嘆氣。

文華說:“全英哥,話可不能這麽說,困難只是暫時的,國民黨蔣介石不會因為天氣不好就不打仗了。咱們的部隊正等著糧食,不吃飽怎麽去打仗呢?老天爺這是有意要考驗咱們呀,假如剛遇到這點小困難咱們就打退堂鼓,那和戰場上的逃兵又有什麽區別呢?”

在出發前的支前分隊長會議上,高隊長和李指導員就預見到在行軍途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隊員們思想肯定會有波動,甚至產生動搖,所以兩人要求各位分隊長不但要自己走在前面,發現問題還要及時解決,要不厭其煩地進行思想鞏固教育。

文華幫著楊全英把車子拉出泥濘地,來到平路上。

他抓住這個機會,邊走邊對楊全英說:“人不能只看一時,要看長遠,現在苦一點是為了今後不苦。在家種地苦不苦?土改以前苦不苦?”

楊全英沒有說話,但楊全英身後一位渾身上下濺滿泥水的民工卻接口說:“在家苦是為自己,苦死也能挨,出來做民工,這麽苦不知道值不值得?”

話傳到了雲林耳朵裏,走在最前面的雲林把車子放在路邊,扭頭走過來幫助這位民工推車,讓他緩口氣。雲林邊走邊說:“咱們出來支前了,家裏有人互助,家裏的辛苦別人幫咱們吃。咱們要是在家,家裏的辛苦吃不吃?”

聽了雲林的話,這位民工沒有出聲,雖然認識到出來支前和在家做工一樣要吃苦,但心裏的疙瘩還是沒有完全解開。

“你再想想,解放軍打仗是為的哪個?如果每個人都縮在家裏,不去當兵打仗,誰去把國民黨反動派趕走?不消滅反動派,你能安心種地,讓家裏人過上太平日子嗎?咱們就是再苦,總不至於丟掉性命吧,而前線的部隊不但受苦,還有可能隨時流血犧牲,人家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姊妹,是個人都得有良心,咱們不過是累一點,苦一點,總歸比沖鋒陷陣輕松多了吧!”

經雲林這麽一說,那位民工紅了臉,說:“隊長,俺明白了。”說完,從雲林手裏搶過車把,踏著泥濘一步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