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古韻難求

殿堂中,杜彥的聲音雖然老邁,但卻透出一股硬朗,所論者便是關中古今於刑令方面的差異,意思倒也很清晰,就是認為行台目下於關中境域內施政過於苛猛,刑令也有欠寬容。

雖然此前沈大將軍便一直在標榜今日集宴關隴時流,與會者都可暢所欲言,為的就是博采鄉聲民意,用以襄輔行台對關中的治理。

但眾人也都知這不過場面話罷了,若真是信以為真、妄言臧否,那絕對是沒有腦子的行為。因此在聽到杜彥直接放言攻擊行台於關中的執政方針,一時間殿堂內一片寂然,人人手心裏都冷汗直湧,心情也是復雜至極,對於杜彥這種行為說不清是個什麽滋味。

不過漸漸地,他們便發現堂上的沈大將軍並李弘等一眾三輔官員們並沒有什麽特別的的表情,沈大將軍只是一臉認真的作傾聽狀。而這番言論隱隱攻擊的京兆尹李弘,則是低垂著頭似乎在翻閱什麽,仿佛這件事完全與他無關。

眼見到這一幕,眾人情緒才稍稍舒緩幾分,沈大將軍等人無論是否作態以示寬宏,最起碼眼下應該不會有什麽過激的反應。

杜彥借古諷今,侃侃而談,一部分心情歸於平靜的時流不免對他心生欽佩。行台政令剛猛,這是三輔鄉戶特別是一眾豪右們深感困擾的問題,但他們就算有什麽意見,在這種強權壓迫下,也根本不敢在這樣的公開場合上宣之於口。

杜彥作為京兆杜氏的大家長,本來不必就這個問題發表什麽意見。且不說他們杜家還有杜赫這一層關系自然而得的庇護,就算是沒有這一層關系,杜氏雖然舊譽仍存,但卻鄉資早衰,絕不會是京兆郡府首先打壓的對象。

因此在一部分人看來,杜彥此舉無異於是以鄉困為己任,急公好義的行為,無論行台對此是何反應,這一份人情他們都要記在心裏。

但也有一部分人,心情卻是加倍的緊張起來,特別是此刻身在殿中京兆韋氏的韋楷與韋諶,這會兒更是如坐針氈,心中更是泛起驚濤駭浪。

韋諶所以無比震驚,是因為隨著杜彥的出頭才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家並為杜陵同鄉,彼此鄉親關系不乏重合,韋楷私底下搞什麽動作,而且意圖還是那樣敏感,杜彥作為京兆杜氏留守鄉裏的大家長,根本就不可能瞞得過他。

兩家雖然是同鄉,但關系卻實在談不上好。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杜氏先達、韋氏後進,彼此之間勢必會有沖撞,特別是在早年關中動蕩的那段歲月,誰家能多占一些鄉資、蔭戶,便能多幾分存活的機會,鄉仇可謂深遠。

如今行台興治關中,杜家的處境要比韋家好了千百倍,而且與行台的關系也非常融洽。韋楷私底下串結鄉豪,想要借由今次這個機會發難,杜家哪怕為了避免遭受牽連,最起碼也該勸阻與兩家俱都有關系的鄉親門戶。

可是,韋楷進行的似乎太順利了……

韋諶登時便想到一個可能:這是一個陷阱,一個要將他家打入萬劫不復之地的陷阱!

韋楷區區一介在野白身,想要將李弘這樣一個堂堂的京兆長官拉下馬來,唯有借於眾勢,才能得於一線可能。而事情發展也的確如此,能夠參與今次盛會的京兆鄉豪本就頗具勢力,韋楷輕松串結十幾戶人家,幾乎可以說是已經網羅了京兆治下、長安周邊有頭有臉的人家。

杜家作為親近行台的門戶,這十幾戶人家也不乏其親近世好,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卻絲毫感受不到其家所施加的阻力。而且那些人家答應的如此痛快,說不定還有其家發力促成的原因。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韋諶心內便泛起一幅畫面:若是韋楷真的不管不顧挺身而出,痛斥李弘執法酷烈,引得民怨沸騰。但是那些串結的人家卻一反此前約定,反而攻訐韋家別具懷抱、奸謀暗藏……

想到這裏,韋諶已是大汗淋漓。韋楷這個圖謀,是勢弱途窮的背水一戰,成功的機會可謂渺茫。

但那些串結的鄉宗,若借由這個機會將韋氏孤立出來,斥之為鄉賊門戶,成功的機會要大得多,既能表明親近行台的立場,韋氏這個鄉野龐然大物被鏟除後,他們也能得於分享更多的生存空間。如此一舉兩得,獲益肯定要遠遠高於跟隨韋楷一同犯險。

可是杜彥之後的議論,又讓韋諶對他的推斷產生了懷疑。他實在想不通,明明靜觀其變便能坐得漁利,杜彥這麽做的意義又在哪裏?

懷揣著滿腹疑惑,韋諶又連連打量殿上其余人眾的反應,特別是同在殿中的其余杜氏族人、還有韋楷之前串聯的那些人家,望向杜彥的眼光中俱都充滿驚詫,可見對於杜彥此舉也是驚疑不定。

杜彥的議論非常冗長,雖然主旨乃是批評行台政令苛猛,但卻不涉當下具體的人或者事,而是連番窮論,滔滔不絕的講述許多故事。殿中其他人無論心中是何感想,最起碼表面上俱都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