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幼獅垂危

上邽乃是隴上大城,目下也成了奮武軍的大本營。

倏忽間,王師入隴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而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裏,隴上包括河西等各地也都是暗潮湧動,甚至不斷有小規模武力沖突的爆發。

這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還是西征王師與涼州軍隊這兩股力量的動向,其實從整體而言,晉人在隴上勢力並不占據絕對的優勢,類似氐、羌、河西鮮卑等各胡部人眾數量要遠遠超過了晉人,這一現實也並未因兩路軍隊的到來而有所改變。

但是諸胡部落雖然多,彼此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單一某一方的勢力要遠遜於這兩路軍隊。而且此前隴上有屠各呼延氏和南安羌雷氏也曾經將一部分胡部串結起來,但之後要麽內訌,要麽遭到強烈的打擊,也讓這些胡部們之間的聯絡陷入了混亂中,短期之內並沒有再串結起來的可能。

所以目下隴上局勢發展很明顯,主要還是看西征王師與涼州張氏或明或暗的角逐。

在這當中,毫無疑問,西征王師的表現要更加令人驚艷一些。其實隨著過往多年的動亂,晉祚大義在隴上所殘留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可以說是跌落進了塵埃裏。可是王師一路由略陽川至三陽川,以少勝多、大破賊軍,中國雄軍的威名被再次樹立起來。

套用一句話說,西征王師上隴之後,讓這些胡部們記憶中已經陳舊積塵的往年被諸夏強軍所支配震懾的畫面復又變得鮮活起來。或許某些胡部心中還存桀驁不忿,對此不以為然,但在親眼見識到屠各王擢的下場後,也不敢挑頭向王師發起進攻。

畢竟,在他們之前還有一路涼州精軍首當其沖,涼州軍入隴要比王師軍隊早得多,而且此前也已經樹立起了赫赫威名。如今王師肩扛大義再臨隴上,無論其軍或任或暴,損失最大還是涼州。

胡人也是不乏狡黠之眾,在這兩強相爭未有勝負之前,他們就算有圖謀稱霸隴上的想法,也不會選擇在此刻發動起來。

所以目下的隴上也是群胡喑聲,只是靜看這兩方的表演。因此王師收復上邽可算是波瀾不驚,根本沒有遭遇什麽抵抗,甚至於聞訊趕來的隴上各方晉人豪強們還熱心的灑掃恭迎。

可是群胡寄望的另一強者涼州軍,在過去這段時間裏卻幾乎沒有什麽令人值得稱道的舉動,原本涼州軍距離天水郡治要更近一些,幾乎可以說是唾手可得。可是涼州軍竟就這樣引而不發,坐望王師入駐上邽,這不免令那些胡眾們大失所望。

當然也不能說涼州軍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特別是時入冬月之後,涼州軍開始頻頻出動,掃蕩天水周邊眾多觀望的胡部,奪其人丁、牲畜,最兇悍時連下周邊十數寨。

這就讓那些觀望的胡人們有些不解,涼州軍這是典型的欺軟怕硬啊,要知道眼下跟其爭奪隴上霸權的乃是已經入駐上邽的晉軍,他們不去攻打晉軍,打周遭這些看熱鬧的幹什麽?

然而胡人們所遭受的打擊還不止來自涼州軍,涼州軍再強畢竟也只是外來者,真正讓他們受害最深的還是隴上那些晉人豪宗。原本這些晉人豪宗與當地胡部雖然關系談不上多好,但畢竟也算是共同生活在這一方土地上,尋常縱有糾紛,少有生死相搏。

可是現在這些晉人豪強們卻一個個變得暴躁無比,鄉曲盡起攻殺一個個胡部。他們實際兵力或是不如涼州軍,可是因有主張作戰的便宜,給胡部們造成的打擊要嚴重得多。涼州軍攻來,打不過可以逃,可是晉人豪強發動起來,那真是往死裏追剿,凡有出動必以滅族為先,以防死灰復燃、卷土重來。

類似的戰鬥雖然規模都不大,但發生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以至於深冬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單單天水一境之內,胡跡為之一空!

“涼府因有內憂,張瓘不敢直殺我軍,又恐酷虐隴士反逼隴士更加蔭附我軍,因是痛殺諸胡,以求立威鄉土。於隴士而言,涼方地近側邊,一旦居治隴坂,必有遏壓隴士舉動。而我王師遠來可戰,若欲穩立隴土,則必須倚重鄉士之力。”

過往這段時間,天水境域內的動蕩,老實說就連沈雲都有些看不清,但他身邊謀士不乏,杜彌等人更是深悉此方風物人情,而且杜氏還不乏族人就任涼州州府,更將涼州這段時間內部的許多紛爭詳情仔細匯報來,所以這當中許多緣由,倒也能分析得清楚。

“更何況大將軍威臨中國,行台章法宏大,大義所趨,絕非涼州一州之治可分顏色。”

表面上來看,王師客軍遠征,如果張氏真的撕破臉要爭霸隴上,是占據一個主場優勢的。但涼州最致命的缺陷就在於沒有行台的大義,“大義”這個詞匯很多時候都是流於虛表,但只要有了足夠的實力基礎,再加上放置在特定的場景中,就能發揮出令人想象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