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鄉情網羅

塢壁主人名為孟方,一個四十出頭的矮胖中年人,在其身畔席中有端坐十數人,老少皆有,俱是其人親長子弟。北面動蕩連年,王道鄉誼無存,唯親情方可信任,大族並支而居。

今日族眾齊聚,只為迎接與主人並席而居的一位貴賓,一位名為楊時的年輕人。

楊時其人貌不驚人,坐在席中也乏甚奇異氣概可觀,但就算如此,孟氏一家仍然不敢怠慢,自族長孟方之下言談間多有恭謹,仿佛其人來訪便是一樁家門幸事,而這楊時也的確配得上這一家人的禮待。

弘農楊氏,天下名門,關西著宗,得享盛譽非止一時。可以說弘農郡中一抔泥土,深攥之下都能攥出許多其家門故事。

孟氏不過鄉土一門戶,假於人禍戰亂才能得聚些微人勢,族人們可以說是從小便對楊氏這一鄉土望宗事跡耳濡目染,能夠得於拜訪自然也是分外的重視。

“鄉土陋戶,難得華宴禮待貴賓,些許薄饗,還望世兄勿罪。”

孟方作為主人,親自持刀分炙為貴客奉食,食案上擺設肉食為多,或烹或炙,如此豐盛餐食就連在座這些孟氏宗親們都難得享用,一些少齡兒郎們望著這些餐食都頻頻吞咽口水,只因旁側親長厲目虎視才不敢大塊朵頤。

“鄉土禍難日久,民用日乏,能得飽暖殊不容易,孟君實在太客氣了。眼下鄉境又是為難臨頭,我奉家中親長所命走訪鄉徒門戶,鄉困不得緩解,雖盛宴也難得滋味。”

楊時其人也並不以門第倨傲,面對孟方的殷勤招待也都禮節回應:“今次入府拜望,還是為早前通告一事。此前家奴入告,草草數言或許言未詳盡,今次親長特遣我入戶為孟君詳解疑難,盼能集聚鄉徒眾力,緩解鄉土圍困之局。”

孟氏族人們聽到這話,臉上也隱隱有些變色,族長孟方更是沉吟不語。

楊時所言前事,還是月前鄉鬥最為激烈的時候,由楊氏賢長出面調解鄉境矛盾,並號召有勢力的鄉宗門戶們聯合起來以應對外患。

楊氏在鄉境中雖然舊譽崇高,但這一提議卻應者乏乏。

一則如今的弘農楊氏雖然仍存舊望,但人勢方面其實並不強,兼之當時鄉鬥正烈,鄉中有實力的豪強也不甘心受人節制。

二則石生潰走,潼關王師強勢深入人心,鄉徒們內鬥雖然膽壯,但卻猜不透楊氏集結鄉眾意欲何為,若是為了強阻王師入境,他們才不會為了楊氏這麽一個徒具舊望的空殼子門戶而作死賣命。

類似孟方這樣的人雖然潛居鄉土,少知大勢,但也明白王師兵入弘農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並不是他們能夠阻止的。未來鄉土秩序如何仍要以王師意願為主,在此之前他們之所以鄉鬥連場,其實還是為了把控更多人勢,希望王師到來之日能夠憑此稍得看重。

孟家鄉居弘農東境,更加地近潼關,一旦王師入境可謂首當其沖。這段時間所做最主要一是搜羅鄉境流人納於自家門戶,一是積極聯絡潼關王師,希望能夠達於對話,恭請王師入境。

可是他家雖然也是集眾千數戶,能戰者不過區區數百卒眾,又怎麽會受到王師的看重。尤其他家所在的這個位置,早前石生駐軍於此時,難免要為羯軍張羅提供軍資,王師動或不動又豈能因他一家進言而有調整。

所以眼下的孟家也實在焦灼得很,一方面連派家人靠近潼關表示忠心,一方面也擔心王師追究舊劣,隨時準備舉家逃亡。單單對面潼關動向如何已經令他家牽腸掛肚,更加沒有心思理會楊氏那聽起來就不甚靠譜的提議。

楊時眼見孟方沉默不語,也並不灰心氣惱,只是一臉誠懇道:“家中長輩遣我至此,自然也是深知孟君憂困所在。潼關王師勢盛,旬月之內必以光復之名入郡,我等鄉眾安危如何,全系悍卒刀兵之下。”

“鄉土久承禍亂,秩序無存,鄉倫更是無從依附。胡卒兇惡,不惜人命,鄉境各家各自維生,即便不以自家保全為大願,也需要顧及家門之下諸多蔭附鄉徒性命。胡眾酷烈相逼,為保全一地生民元氣,偶或失節從賊,都是難免。情勢雖是無奈,但劣跡也多是確鑿……”

孟方聽到這裏,嘴角也是微微翕動,可見楊時這番話也說到了他的心坎裏。他這裏還沒開口,旁側一位家中老者已經顫聲道:“郎君所言,實在道盡我鄉徒苦楚。冠帶門戶若能得於從容,誰又肯卑事胡虜!王聲久絕於關西,寒傖小民無有依仗,鄉親父老不能獨仗志氣活命……”

“前塵難做啟齒,王道重播關西,於我等鄉眾而言也確是大幸,父老俱都殷望生入大治。但世道誠是艱深,人事也多有困難,王師一旦入於鄉土,我等鄉眾願望如何已是其次,唯王教法令才是鄉序準繩。屆時鄉徒是賢是劣,是善是惡,全憑人言臧否,強勢揀取,榮辱禍福不再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