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5章 征虜將軍

一個不乏懵懂怯懦的人,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會改變成強勢且不乏主見?

一是持續存在的龐大壓力,二是察覺到自己的力量遠比想象中要強大得多。

皇太後正是如此,她出身本是禮教嚴謹的僑門舊宗,除了幸為帝婦這一點,前半生履歷與別的世家娘子並無太大不同。一旦夫君壯夭,面對復雜的局勢,本能的舉動便是完全倚重自覺得可信賴的人。

然而現實卻予她沉重打擊,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哪怕自己明知需要自強,但本身並沒有那樣的能力,縱有掙紮也是艱難萬分。

真正讓皇太後有所改變的,還是在面對瑯琊王氏這個問題上。她是深知瑯琊王氏有多強,哪怕肅祖在世時都不得不在大獲全勝的情況下仍然做出一定妥協。

可就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卻在皇太後臨朝這段時間內慢慢頹唐坍塌。誠然她自己做不到這一點,但當她流露出明顯的意圖後,朝野內外便有大量高智之士為此而努力。或許這些人意圖並不單純,但皇太後的意願卻被他們不打折扣的執行下去且變為最終的事實。

瑯琊王氏這個寄生盤踞在晉祚之上的毒瘤被割除,王導這個所謂典午朝中第一人、江東管仲被扳倒,這些事情都發生在皇太後臨朝這些年裏。

當然,皇太後很清楚她並不是一個能力卓著的女賢,能夠做成這些也只是借力。但這些事卻讓她明白到一個道理,她身處在這個位置上,本身就是力量的源泉,她不需要自己有多強的能力,只要能夠確定自己想要達成怎樣的局面,就一定會有人幫她促成!

若類似的事情僅僅只是孤例,皇太後或還要以為這是自己的錯覺,但類似的事情發生的多了,皇太後見解便也越來越深刻。

想要讓自己的意圖得到最徹底、最快速的貫徹,那麽就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夠領會到她的意圖,更多的人為她做事。

在這方面,皇太後也是一邊學習,一邊嘗試,不獨成果卓著,更是進步明顯。

至於對沈家的提防,皇太後已經不知道從何而始。但有幾個時刻,她清晰的認識到應該對沈家做出一定的限制。

一是看到江夏公衛崇居然要對沈充持晚輩之禮,哪怕在成為國丈之後仍是如此,不敢失禮。皇太後雖然也知早年衛氏勢弱,江夏公與她家婿子平輩論交,但那畢竟是以前。如今衛氏已得帝宗厚眷,衛崇在沈充面前居然還是以弱勢自居。

這讓皇太後感覺很不舒服,在她看來衛氏中朝便顯達一時,而沈氏在與帝室結親之前不過只是吳中一武宗而已。衛家是她精挑細選作為皇帝臂助,當彼此都為帝室所眷時,衛崇居然還要向沈氏低頭不敢逾份,實在讓她很失望,也有感於沈家的強勢。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不符合她的預期,乃至於有種挫敗感,所以她想消除這種在她看來有些怪異的現象。

另一次,則是興男公主傳來喜訊的時候,當時皇太後是真的很高興,甚至想將公主留在苑中幫忙照料。然而公主卻仍頑固的要回淮南,絲毫不顧及對母後的忤逆。

但就算是如此,皇太後還是耐著性子準備諸多,但結果她準備的人、物之用,都比沈氏自己準備的要差了一籌。

這又讓皇太後心態略有失衡,兼之當時皇帝剛剛大婚,對皇後流露出一些在她看來頗為過分的迷戀。就算這個兒媳是她親自挑選,也是溫婉和順,但仍然讓她有種兒子被人分享的失落和不悅。

皇太後自問對家事國事俱都竭盡全力的維持,可是母女、母子關系接連疏離。這難免讓她頗生挫敗感,繼而遷怒沈氏。架空沈充便是她為此做出的一個反擊嘗試,結果證明沈氏雖強,但仍然抵擋不住她的喜惡意願。

當然,皇太後也僅僅只是略作嘗試,並沒有做的太過分,在想到沈氏急於國難,尤其是婿子沈維周至今還領兵在外為晉祚中興而戰時,更有一種單單的負疚感。

褚翜等人建議淮南王持節過江都督大軍收復河洛,這在皇太後看來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一則讓次子得到充足的歷練,盡快成長為皇帝的臂助,畢竟皇帝天資有限,較之淮南王是有不如,如果能得到嫡親兄弟的幫扶,對於帝室也是一個加強。

二則讓淮南王有機會在軍中與婿子共事,也是修補一下稍有疏離的關系。更何況她家這個婿子實在太能幹,先敗羯國石堪,攻入河北,而後又率軍準備收復河洛,若是能勝,又是大功一樁。

然而沈哲子實在太年輕,且已經達到郡公高位,接連殊功,幾近封無可封。少年而臨大位,可謂木秀於林,必受萬眾矚目、物議焦點。讓淮南王稍稍分擔一下壓力,皇太後覺得這也是一種關愛。

然而明明一件好事,結果卻演變成這個樣子。皇太後已經不是往年那種懵懂無知,能夠想象到一旦事態處理不好,極有可能會給時局帶來莫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