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5章 營大難入

陶侃如今的行營已經越過姑孰,安置在了距離石頭城不遠的白石。

沈哲子其實早就應該前往拜見陶侃,畢竟陶侃如今官任大都督,節制天下軍馬,是武將中的第一人。沈哲子一直拖著不去見陶侃,一方面是真的沒時間,忙著給宿衛爭取土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此前不相見還有推諉余地,可是一旦拜見過之後,陶侃如果有什麽軍令,他是不方便直接拒絕的。

不過這幾天等下來,陶侃倒也沒有借著大都督的身份給沈哲子所部下達什麽軍令,只是將陶弘送進了石頭城。畢竟,陶弘在名義上還是沈哲子的部下。

回到石頭城後,沈哲子便讓人將陶弘請來,吩咐道:“請參軍稍作準備,隨我同去拜見陶公。”

陶弘聽到這話不免笑逐顏開,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他雖然是陶侃的孫子,但這身份並不能給他帶來多大的便利,在荊州方面,且不說還有他眾位叔父阻撓掣肘,單單憑他的年齡資歷,也難對荊州那些豪宗悍將們施加什麽影響。所以他未來的前程,還是要擺在沈哲子這一邊。

但陶弘也清楚,假如沒有陶侃孫子這個身份,他在沈哲子這個小圈子裏是沒有什麽優勢可言的。所以沈哲子與他大父之間關系是否融洽,對陶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歸部後的這兩天,陶弘就在一直動念找個合適的時間勸沈哲子去見大父一面,沒想到他還沒來得及開口,沈哲子已經先主動提了出來。陶弘聞言後自是高興得很,當即便說道:“不如由弘先往荊州行營去通報此事?”

沈哲子聞言後笑道:“陶公國之幹城,怎敢如此禮慢,同往即是。”

沈哲子拖了這麽久不去見陶侃已經是失禮,如果在臨去之前還派人通知一聲,未免太把自己當個人物了。雖然他向來自我感覺良好,但也並不熱衷擺一些沒有必要的譜。架子擺的再大沒有用,人家陶侃就是比他牛得多。

不過他也從陶弘這話中聽出一點意思來,應該是荊州軍有人對他心懷不滿。這倒也很好理解,畢竟荊州是實力最強的方鎮,而且也負擔了平叛過程中最艱巨的戰鬥,結果最大的功勞反而被自己給搶來,換了誰心裏都不會樂意。

沈哲子倒不是要送上門去讓人為難,荊州是他未來計劃中避不開的一環,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對荊州的人事構架了解反而不多。這一次去,也是希望能夠最直觀感受一下荊州各方人對他的真實態度,這樣日後再面對荊州時不至於無從下手。

回營後換下戎甲,沈哲子穿一件時服,只帶上幾名親衛,便與陶弘離開了石頭城,乘坐小船沿江而上。

陰郁的天空上堆積著厚厚的雲朵,清風一起,雨水便被刮落下來,細雨如線,灑落大江。微波興起的江面上,很快便被水汽雨點織出一片霧茫茫的輕紗,視野變得縹緲起來,人心也變得有些感傷。

江面上不時有舟船往來穿梭,岸上也有成群結隊的人遊弋而過,這給人一種塵世皆忙碌,斯人獨冷清的蕭條落寞感。身在這樣的環境中,是極容易讓人感懷自身、感懷世事,思路都變得縹緲虛無起來。

但真正心有所任之人,反而少有那種曠達於物外的感懷,深藏在心裏的夙願仿佛一個火苗,不斷的將心內氤氳而起的遐思烘烤蒸發,難以體會天地山水的妙趣。這也是為什麽沈哲子不喜歡往名士堆裏湊的原因,即便避無可避,也都淺嘗輒止。

他終究做不了那種出入玄儒之間的雅士,骨子裏便欠缺一份雅趣。騙得了別人騙不過自己,哪怕在這樣極好的氛圍裏,他感興趣的還是荊州軍如今的人事風貌。

“丹陽張公如今被大父委為大都督長史……”

陶弘也借這一點行舟的時間,跟沈哲子講述一下如今荊州軍的人事構架。

相對於沈哲子這個都督府小貓兩三只的構架,陶侃作為荊州刺史,部屬構架要龐大得多,足足有四套班底。首先最大的一個頭銜便是大都督府,丹陽張闿西逃之後被認為大都督府長史,構成這個班底的是趙胤等武將加上早先陸續西向的一些台臣。

再下一級則是征西府,負責統率荊州並左近州郡人馬,構成這個班底的主要是荊襄之間的豪族或者說宗賊。荊襄多豪右,作為兵家重地,此鄉自是飽經戰亂,但由此也滋生出大量的鄉土武裝力量。

東漢之末,劉表出鎮荊州,第一要做的是拉攏大族剪除宗賊。但宗賊這樣一個概念實在模糊,像是沈家,早年從亂王敦,那就是宗賊,但是如今儼然已成朝廷承認的方鎮高門。宗賊是殺不幹凈的,這些武裝力量深植鄉裏,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面貌出現。

像是如今荊襄大族蔡氏,便是劉表姻親蔡瑁後人。其他在三國有露面的荊襄豪強,龐氏、馬氏、習氏等等,至今仍然構成陶侃征西府的班底,可見這些豪族生命力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