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策論之難(第2/2頁)

這一場策論,對他來說,較為艱難。

他翻開試卷,第一道題只有四個字。

治水方略。

第一道題問的是如何治水。

策論的題目一般都很簡單,上一次州試的題目是“痛革官弊”“籌備餉銀”“整飭營伍”,每一年的考題都不一樣,一般都會和時事掛鉤。

水患的治理,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大禹治水。

治水要考慮到不同地域的實際情況,唐寧沒有詳細的了解過這個時代的治水方略,但大概的思想就是改堵為疏,限於見識,他們還沒有關於現代綜合治水的理念。

唐寧不是水利專業的,對此有所了解,但卻並不精深。

他不能直接落筆,先在草稿紙上寫下了“疏浚”,“裁彎取直”,“河道整治”,“植樹造林”等,具體的羅列了利弊之後,才想著怎麽組織語言,將之串成文章……

這一道題寫完,鑼聲響了一次,說明時間至少過去了兩個小時以上。

他隨便吃了幾口,填了填肚子,便又看向下一題。

看到這一題的時候,他稍稍松了口氣,這一題是讓考生闡述如何控制疫情的。

這不是一道醫學題,作為一位地方官員,就算是不懂醫道,也要懂得如何應對這種突發情況。

這道題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一名縣令,在轄區發生疫情的時候,應該如何控制,才能將傷亡降至最小……

這道題問的不是治,而是防,關於這道題,他和孫神醫有過深入的交流。

重視水源,多喝熱水,平日裏多多普及醫學常識,防止疫情的發生,一旦發生疫情,及時隔離,注意消毒,妥善安葬亡者……

兩道題大概用了兩個時辰以上,時間還來得及,唐寧看了第三題的題目,一邊揉著手腕,一邊思考。

最後一道題是有關刑罰和教化孰輕孰重的。

本質上問的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重要。

這個要結合實際情況回答,亂世用重典,太平盛世則提倡“德主刑輔”,陳國這幾年國家較為穩定,清查酷吏,減輕刑罰,嚴禁動用私刑……從這一系列的舉措來看,應該是偏向於後者,迎合這一點,應該不會有什麽大錯。

唐寧大概答的是德治與法治應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寫完之後,發現字數太少,畢竟他既沒有提到先賢,又沒有歌頌君王,字數遠遠不夠……

無奈之下,他只好又列出了兩者的優點和弊端,應該如何把握尺度,如何改進,又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

提示交卷的鑼聲已經響起很久了,唐寧將草稿謄寫完畢,收拾好東西的時候,已經有差役前來清場。

他走出考場,身邊的考生寥寥無幾,只不過這一次,並不是他出來的早,而是大部分考生都已經答完離場……

走出貢院,遠遠的看到了四道身影在遠處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