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狼之戰(十七)(第3/3頁)

農業部長講的這些趙嘉仁都知道,這還是趙嘉仁搜腸刮肚回想起的生物學知識,傳授給農業部門。所以農業部長所在意的幾個地區都是因為小冰河天氣而呈現半荒漠化的地區。

這種地區多數是鹽堿地,草木難以生長。倒是給了蝗蟲繁衍的機會。大宋已經有比較專門的單位針對蝗災,他們雇傭群眾在農閑時節挖蝗蟲卵,各種針對性處理。

不過這種努力還是有極限。畢竟在動輒幾百上千平方公裏的荒地上行動,本來就非常艱難。這不是如同電影裏面開輛面包車,從裏面魚貫出來十幾號人。或者三哥的軍演‘馬戲’,一輛摩托車上十幾號人,從駕駛員、兩翼的射擊手,上面的穩定員,前方的氪合金狗眼觀測員等隊伍。

在荒野裏面運動上百號人,就得有相當數量的後勤。反正趙嘉仁對此非常熟悉,他當年做戰爭計劃的時候就得對此仔細考慮。沒有食物和飲用水,軍隊長途行軍那是要死人的。

“你們覺得有幾分可能?”趙嘉仁問。

“三成。”農業部長不安地答道。他也不知道該多說還是少說,反正都是不合適。

“那就小心應對。只能如此。也怪不得你們。”趙嘉仁嘆道。

“這個綠化,困難很大。那些地區也有村落,綠化之後他們就去砍樹。怎麽勸都沒用。我是覺得是不是抓人?”農業部長嘆道。

“遷移吧。”趙嘉仁命道。他知道基層工作有多難,他家就是安徽的,那是個窮鄉僻壤出刁民的所在。若是各自村子種植的樹木,砍了就會引發鬥毆。若是公家種植的樹木,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份。

反正趙嘉仁在學校接受的教育,讓他從小就是個支持綠化的人。所以趙嘉仁自己對於這種心態完全不能接受。但是他一個人也只能和同學們一起反對這種行徑。到了大美利堅,趙嘉仁才知道,原來大美利堅的人民和護林人,是可以對偷獵偷伐者開槍射擊。打死了就打死了,備個案就好。

大美利堅憲法第二條倒是有正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