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狼之戰(十七)(第2/3頁)

然而現在看,趙謙卻是三個孩子裏面最成器的一個。如果秦玉貞做對了什麽,那就是堅守住一切都得靠自己奮鬥的底線。那時候的秦玉貞老爹是進士、公公是進士、丈夫是進士。想考上進士,特別是在福建這種窮鄉僻壤只剩下考進士一條道路的地方,努力是天經地義。不努力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想到這裏,秦玉貞停下腳步,而趙若水也追了出來。秦玉貞轉過臉,“大娘,我聽說你爹讓人辦新學校,你讓你的兒女都到這學校來上學。”

“什麽學校?”趙若水也不敢在造次,老老實實的問。

“比你大哥上的學校還好。”秦玉貞說完,轉身繼續走。她實在是不想看到女兒,生怕自己忍不住拎起掃帚就揍她。

看著老娘的背影,趙若水知道自己搞砸了。如果得不到老娘的支持,別的一切都不用再談。老爹哪怕是支持,如果老娘不同意,他也不會答應任何事。

趙嘉仁並不知道閨女正在算計自己,此時他正在和電信部長走在街頭。兩人穿著普通的衣服,在人群裏並不顯眼。在電報局門口對面站定,就見電報局門口排起長龍。都是去發電報的民眾。

部長嘆道:“官家,你以前說電報能掙大錢,我不信。此時不得不信。”

正在說,收信的工作人員打開和電報局在一起的郵政局門口的信箱,信件嘩嘩啦啦湧入綠色帆布袋中。不僅是電報多,現在大宋的郵政系統也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工作量。

“這是好事。”趙嘉仁笑道。他從小的確寫過信,不過等他年長之時固定電報已經普及,年輕人誰也不樂意寫信。後來手機、網絡普及,寫信更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在21世紀,中國電報局都關門了。現在眼看電報局的興起,趙嘉仁心情有種莫名的歡喜。

“增加五倍人手,現階段增加四倍通訊量。官家覺得如何?”電信部長問。

“差不多也就這個數。”趙嘉仁點頭。

“等到新的自動發報設備能普及,那就輕松了。自動發報機加上五路電波,這個通訊量能增加到以前的十倍以上。”部長描述未來的時候貌似還是心虛。

趙嘉仁也不怪部長保守,當年他預言花費國家無數金錢的電報系統將會成為國家賺錢的大部,所以把電信郵政給獨立出來城裏部會。那時候還遭到了許多人的懷疑。借了北遷的東風,這個預言很快就變成了現實。人民手裏有錢,通訊產業自然就有了用戶。就如21世紀吃飯前怎麽都得聯絡一下。還得聯絡好些人。所以趙嘉仁笑道:“你就去準備吧。”

這邊和電信部談完,趙嘉仁就去了農業部。結果農業部立刻就提出了蝗蟲警告。小冰河天氣時代地下水的水位還比較高,只是地表水量不足。抽取地下水有了蒸汽機,甚至連燒煤氣的初始內燃機的原型機都有了。農業部只是擔心沒錢,反倒不擔心農業。

這次農業部長緊張的對趙嘉仁說道:“官家,現在北方和南方的蝗災都有比較危險的跡象。”

“嗯。”趙嘉仁卻先想起趙謙的那個不靠譜的計劃,蝗災預防靠民間,也就是土包子能想出來。

指著黃河故道一帶,還有江南到淮河中間幾個水土破壞非常嚴重的地區,農業部長也非常焦慮。“官家,這些地區的綠化是個大問題。”

人類有目的的根絕一種生物,大概是天花病毒。到了21世紀,據說除了在西伯利亞的永凍區的荒野下,可能還有點天花病毒在無發作性的情況下存在。在人類的疫苗接種下,明確的天花病毒只在兩三個大國的實驗室裏面還有存在。之所以不徹底消滅樣本,因為天花作為病毒,還有某種研究價值。

但是人類到了那時候還沒有滅絕地球上所有蝗蟲的計劃。甚至在很多地區,譬如以色列等中東地區,蝗災始終存在。

從環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幹旱災引起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幹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土壤比較堅實,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

幹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釀成災害的緣由有兩方面。一方面,在幹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

在幹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幹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同時,幹旱引起爆發性遷徙,由幹旱地方成群遷至低窪易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