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權柄所在(十三)(第3/3頁)

段鳳鳴聽了之後心中大大不快。他早就說過朝廷稅收制度根本不會因為段家不高興而改變,如果這不叫通風報信,那什麽叫做通風報信呢?

看著段鳳鳴不快的表情,段天德的兄弟段崇德皺著眉問段鳳鳴:“你既然是幹部,為何不能與文璋說說,何必要為難我們段家。”

段鳳鳴覺得這說法也非常扯淡。不過至少這不是蠻不講理的指責,段鳳鳴答道:“若是針對咱們段家,那就不會對這麽多房屋土地一起征十倍的稅。既然這麽多土地房屋都被征稅,我就沒辦法說這是針對咱們段家。”

“你怎麽替別人說話?”段天德怒道。

段鳳鳴忍不住翻了翻眼睛,他心道:難倒你以為我是江寧知府麽?

段崇德看出點什麽,他先攔住段天德,然後對段鳳鳴說道:“難倒你覺得文璋做得對?”

這個問題問到了點子上,段鳳鳴欲言又止。

“哈哈!”段天德惡狠狠地笑道:“原來如此,沒想到咱們段家人自己先窩裏反。很好!很好!既然你覺得那文璋說得對,那你就不妨給我們講講他哪裏對。若是講的有理,我就認了!”

文璋的策劃並非他一個人拍腦袋想出來的,治理秦淮河的規劃本就是農業局、水利局、交通局一起做,段鳳鳴身為農業局本地幹部,在這個項目的研究和設計中出力不小。看著族裏長輩這表現,段鳳鳴也覺得十分厭煩,就他們這幾塊料就想和江寧府近千官員幹部對著幹,那是真的不夠看。

段天德本以為已經壓制了家裏的晚輩,卻沒想到段鳳鳴居然淡定的開口,而且還不是面對段天德,而是對著與會的其他族裏的重要人物開始講話。

江寧附近低窪,丘陵也多。丘陵不會成為什麽泉水來源,一旦下起暴雨,又無法如同山區那樣大量存儲雨水,很容易就造成洪水,摧毀農田,淹沒房屋。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得對整個江寧地區的水利進行通盤規劃。

而旱季的時候,秦淮河沒什麽水,無法利用秦淮河的水對農田進行灌溉。江寧知府文璋委托大宋的杭州大學水利系幫著設計一個兼具灌溉、行洪、行船的體系,杭州水利系給了方案。新的秦淮河河面寬200米,設有好幾出水閘,水閘關閉的時候,秦淮河水位可以在6.5米左右,能夠很好的實現排洪、抗旱和航運。

之前段天德嘲諷過‘難倒文璋這麽做是要為國為民麽’,聽著段鳳鳴講述著怎麽做才能為國為民,段天德是越聽越氣,最後幹脆站起身去抄起一根木棍。段鳳鳴抱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扭頭就跑了,段家人也不想讓段天德這麽出醜,上去就攔住段天德。段鳳鳴只覺得耳旁生風,怒罵聲則越來越遠。他雖然知道這次大大得罪了家族長老,但是他並不後悔。要是他跟著家族長老幹下去,大概只能跟著他們一起掉進泥淖裏吧。參加了秦淮河治理會議之後,段鳳鳴知道文璋知府的決心。更知道有多少官員幹部想從這次的工程裏面撈取功勞。

10月20,大宋禮部的使者抵達三韓首府大邱。大邱古代弁辰24國當中的一國。有完達伐城。新羅郡縣體制下,大邱分為上村昌郡與達句火縣,757年上村昌郡改名為壽城郡,達句火縣改名為大丘縣。大邱(大丘)名稱由此開始。

隨著大宋將高麗改為三韓,又將其領土限定為三韓舊地,三韓丞相王諶就遷都到了大邱。此時聽聞大宋使者前來,連忙迎接。見到使者神色平淡,王諶心中甚為不安。他當然知道有賊人襲擊大宋電報局的事情,但是高麗被蹂躪了幾十年,王室與民間都已經窮困不堪,哪裏還有兵力去追擊賊寇。跟別說是敢襲擊大宋軍方電報局的賊寇。

見禮之後,使者到了三韓丞相府。看到那簡陋的房屋,使者嘆道:“沒想到高麗竟然如此可憐。”

“回稟天使,這裏是三韓。”王諶趕緊糾正。當年大宋滅南唐,南唐李後主被俘,在大宋首都汴梁寫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然後就被認為是不忠於大宋,後來被弄死。

作為現在‘三韓行省’的丞相,若是張口閉口談高麗,大概會步上李後主的道路。

使者微微一笑,“我這次來之前,官家說了,若是丞相能夠讓大宋滿意,便是恢復高麗國,又能如何。”

看著那笑容,王諶只覺得貌似有個天大的陷阱在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