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權柄所在(十三)(第2/3頁)

賈似道用食鹽與小蘇打調配的漱口水漱了口,端起紫砂壺抿了一口,這才嘆道:“大郎,這時代變了啊。”

聽爺爺講出如此巨大的題目,賈唯信閉上嘴洗耳恭聽。

“以前山楂露不便宜,我今天聽店家說,山楂都是從山東一船一船的往江南運,大家只想盡快運到,趕緊出手。價錢便宜的很。當年可沒有這麽便宜又好吃的山楂糕。”

“阿祖,求你別和我開玩笑了。”賈唯信說這話的時候心裏面一陣陣的失望。

仿佛沒聽到孫子的話,賈似道微笑著說道:“想當年,朝廷裏面只有六部,只有為了一些特別必要的事情才設置一些司。趙嘉仁那時候只是個提點棉務,都只是個差事,根本沒有政務。沒想到現在一個江寧府,就有了教育局、農業局、機械局、水利局、稅務局、政法委員等許多新部門。雖然黑心小吏被趙嘉仁鏟除幹凈,但是幹部們頂替了小吏的差事,所謂官員幹部,數量得有以前的幾十倍吧。”

賈唯信不吭聲。他自己就是幹部出身,所以很少考慮‘官員幹部’這麽一個群體。在賈唯信看來,幹部就是官員,官員就是幹部。每三年四五十個進士對於朝政根本沒有影響,幹部們從基層幹起,進士也從基層幹起。幹部們還看不起進士薄弱的科學知識呢。

現在聽了爺爺的話,賈唯信好像明白了些什麽,卻好像又什麽都不明白。不過賈唯信很清楚,哪怕文璋文知府真的是故意整段進士的家族,他也不會因為一個進士而去得罪現任知府,更不會去得罪現在的吏部尚書。

看著孫子離開的背影,賈似道又呷了口茶,咽下香氣四溢的茶水,賈似道低下目光,眼中已經是淚光閃動。任由眼淚滑落,賈似道哽咽著自言自語,“進士完了!”

此時熊裳也結束了與老婆的交談。他要老婆無論如何都不要摻乎此事,一個家庭中沒有現任侍郎級別官員的進士家族居然想挑戰官府的政策,實在是不自量力。趙官家的水利理念是堵不如疏,保護水源地,擴寬河道。所以大宋頒布的《水利法》規定,填塞河道以及在湖邊圍湖造田,與光天化日下當眾攔路搶劫同罪。文璋知府不過是在執行朝廷的政策,因為這個就想扳倒文璋,真不知道‘死’字到底怎麽寫的。

熊尚書的老婆也沒多在意,她雖然不知道朝廷政策,卻知道文天祥很是和熊裳一起搬進尚書級別的三層小樓。哪怕文天祥放著外任,也沒從尚書級別的社區裏搬走。得到此殊榮的還有張世傑,不管其他尚書級別的官員怎麽樣離開這個社區,這兩個人都穩如泰山。熊尚書的夫人就完全明白這兩人簡在帝心。只要這兩個人不造反,他們的地位就穩如泰山,無人能夠撼動。

“走!圓圓,散步去。”熊夫人一聲呼喊,邊牧飛快的跑了出來圍著熊夫人撒歡。沒多久,熊尚書就目送他夫人歡喜的牽著邊牧出門去了。每次看到這景象,熊尚書就會想起當時圓圓都送上了船,熊夫人突然間叫了馬車飛一樣的直奔碼頭。終於在開船前的那一瞬上到船上把圓圓給帶下船來。

從此之後熊夫人對圓圓的聰明只保持贊賞的態度,至於圓圓是不是已經成精或者會不會在未來成精,熊夫人已經完全不在乎。

人呐!熊尚書對於人類的適應能力發出了感嘆。

10月初7,張世傑看完了電報,忍不住就罵道:“段天德家的人這是有病麽!”

楊淑妃正抱了小兒子在懷裏,小家夥聽到吵鬧聲就忍不住癟起嘴,低聲的哭起來。楊淑妃立刻抱起兒子,站起身去關了門。聽到關門聲,張世傑心中覺得驚擾到老婆孩子,在對親人生出點愧疚感的同時,對於他以前的部下則心生怒意。

段天德以前在大宋禦林軍中幹過差事,當過禦林軍的官。在趙嘉仁著手削弱解散禦林軍的時候,這位段天德就自謀出去去了。張世傑從來沒有怪過這位部下,當年留下來的那幫平均年齡四十歲的禦林軍大叔完全是因為沒有謀生差事,只能留在禦林軍裏養老。但凡有點機會的人,都應該追求更好的生活。

但是這份善意不等於張世傑會為了這些家夥與文天祥死磕。臨安總投降之後,宋室風雨飄揚,最先趕到福州投奔朝廷的官員之一就是文天祥。哪怕只有這個交情,張世傑就不會站到段天德那邊去。

10月15日,段家現任族長段天德就看到了告示。告示上清清楚楚標出沿著秦淮河沿岸的一些田畝與房屋要收隔壁房屋與田地十倍的稅。這裏面就有段家名下的一些產業。

家族會議再次召開,段天德等段鳳鳴到來,先是劈頭蓋臉的將段鳳鳴罵了一頓。理由自然是段鳳鳴沒有替家族通風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