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求和與求戰(二)(第4/4頁)

“朝鮮和遼東?”秦家人受過教育的都知道這些地方到底在哪裏,臉色都不是那麽好看。

“若是讓你們去僧伽羅,你們覺得可好?”秦玉貞問道。

只是聽到僧伽羅三個字,不少秦家人都面上有了光彩。那是一個傳說中的富裕之地,只要能到那裏,就一定會賺大錢。

“二十年前,官家已經著手前往南海。那時候僧伽羅不過大多數人聽都沒聽說過的地方。官家覺得那些地方能夠賺錢,就不畏艱險。現在我告訴你們,官家覺得在遼東與朝鮮等地,種人參與養珍珠,不亞於僧伽羅。這是官家親自對我所講。你們覺得官家的話可信麽?”

秦玉貞說完,就盯著這幫秦家的人物。聽了這樣的比喻,秦家的那些有力人士也覺得不太好駁了秦皇後的面子。但是他們大概是不太相信的。有一位情商不夠,卻覺得自己智商高超的忍不住說道:“若是高麗與遼東真的那麽好,為何官家二十年前不去開拓這兩地,而是去僧伽羅呢?”

秦玉貞的臉色登時就變得極為難看,她已經四十多歲了。頭二十年在家當閨女的時候,她容貌端莊美貌,那是人人贊美。嫁給趙嘉仁這樣的豪傑,雖然有些跟著丈夫在任地往來奔波的辛苦,卻備受丈夫疼愛。現在她已經是大宋的皇後,沒想到下面的這幫族人居然還敢這麽說話。

難道是因為他們覺得趙官家並沒有如同歷代大宋官家那樣扶植外戚,所以心生不滿麽?

“聖人。官家這麽不斷征戰,我們去了遼東與朝鮮也會覺得不安心。現在許多人都覺得官家若是能夠與蒙古議和,休養生息,才是最大幸事。”一位秦家的長者開口說道。

秦玉貞覺得能理解進士家族的這種話。不是秦家的話,而是進士家族的話。因為秦玉貞在家當閨女的時候也接受了這樣的教育。當年她之所以嫁給趙嘉仁這樣上過戰場帶兵打仗的家夥,也是因為趙嘉仁乃是進士。那種赳赳武夫在二十幾年前是被視為‘賊配軍’的存在。

跟了趙嘉仁二十多年,秦玉貞當然有所變化。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秦玉貞的邏輯學水平提升許多。所以秦玉貞很想問這些秦家的人,若是沒有趙嘉仁東征西討,不斷奪取土地,哪裏有去遼東養珍珠,去朝鮮種人參的機會。這幫進士家族所說的一切都是在瞎咧咧。

就在此時,有個年輕的聲音說道:“姑姑,我願意去養珍珠。”

秦玉貞一看,是自己的親侄子秦明軒。這孩子在眾人的注視下有些怯生生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