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戰爭目標(第2/3頁)

鄭重的把此事記錄下來,廉希憲覺得此事絕不能忘記。半個月後,趙嘉仁的使者也按照約定抵達大都商談今年的生意。使者開口就說道:“既然我們兩國已經開戰,火炮就不用再想。”

廉希憲聽了這話,登時怒道:“若不是因為你等有火炮可賣,你以為我朝會和你做生意麽?”

雙方的會面就不歡而散。廉希憲本來想著會談幹脆直接破裂,沒想到大汗卻派人前來告知,“這生意還要做。”

這命令讓廉希憲非常不高興,索性直接進宮去見大汗忽必烈。一路之上他是越想越氣,除去火炮之外,趙嘉仁出售的商品歸結起來都屬於‘吃喝玩樂’的範疇,這些東西對於戰爭毫無幫助,反倒還要支付大量的錢財。他完全不理解英明的大汗忽必烈為何會要求繼續和趙嘉仁做生意。

等廉希憲看到英明的大汗忽必烈身邊坐著阿哈瑪特的時候,他就恍然大悟為何大汗竟然做出如此決定。在此時蒙古朝廷中存在兩派人,一派當然是儒生為主的漢化派。另外一派則是理財派。

理財派與漢化派之間的鬥爭屬於‘路線之爭’。現在蒙古財政情況很吃緊,在漢化派那些人的理念中,遇到這種事情的辦法自然是節省開支。郝經的和平主義立場雖然不受很多人待見,然而郝經始終堅持蒙古現在需要休養生息,這一點就確立了他在儒臣中的地位。

至於理財派,就和蒙古的很多想法一樣。如果沒有錢,那就去掠奪。南邊的宋國無疑是最好的掠奪對象,阿哈瑪特就是理財派中的一員。

面對政敵,廉希憲毫不遲疑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陛下,臣不知陛下為何要繼續與趙嘉仁做生意。”

忽必烈爽快的一笑,“有些東西還是得買。”

王東陸負責傳旨給廉希憲,作為郝經的弟子,王東陸當然不希望廉希憲出什麽差錯。看到忽必烈的回答,王東陸很希望廉希憲能夠適可而止。忽必烈並不是個特別熱衷享受的人,真正喜愛的東西不多,趙嘉仁的船隊帶來的朗姆酒就是忽必烈所喜歡的。除了這個之外,忽必烈這些年四處征戰,身上有不少小傷,到變天之時就會感覺非常不舒服。趙嘉仁那邊賣的精油用來推拿,可以大大降低忽必烈的痛感。

這些還只是對大汗忽必烈而言,那些蒙古貴人們喜歡享樂,趙嘉仁的商品中相當一部分都是蒙古貴人們所熱衷的。忽必烈想收攏那幫蒙古貴人們的心,沒有這些東西可不行。

然而廉希憲並不講這些具體內容,只是一味的用儒家那種“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念應對,這讓王東陸覺得非常不安。

有忽必烈說話,阿哈瑪特也跟著開口了,“平章,現在國家缺錢。趙嘉仁賺到了點錢,然而我們專營之後,賣到各地也賺了更多。這才能湊齊軍費。若是平章覺得花費甚多,那就抓緊南下滅宋。只要滅了宋國,他們的航線都歸我們所有。要多少錢,就有多少錢。”

聽著這番理財派的陳詞濫調,廉希憲惱怒的低下了頭。這不是表示屈服,而是準備爆發。思忖片刻,廉希憲擡起頭對忽必烈說道:“大汗,現在看滅宋有諸多好處,然而滅宋之後呢?”

“之後?”忽必烈有些訝異,滅宋已經是要消耗極大氣力的事情,滅宋之後的事情根本沒有在忽必烈的考慮之內。

盯著忽必烈,廉希憲大聲說道:“今天看宋國有趙嘉仁的船隊,我們就去滅了宋國。明日見到別國有我大蒙古沒有東西,是不是還要繼續去征戰。覺得缺了東西便去征戰,何時是個盡頭。國雖大,好戰必亡。其實宋國有今天,不也是因為宋國窮兵黷武麽。自打北宋以來,宋國和遼、西夏、南蠻、金國持續征戰,這才搞到國力凋敝。當然,遼、西夏等國也如此征戰不休,反倒是先宋而亡。我蒙古當然可以伐宋,然而不能窮兵黷武。”

忽必烈原本臉上還有些輕松,然而面對廉希憲如此激烈的反對,他臉色一沉,怒道:“夠了!郝經已經天天在我面前講,現在你就不要再給我添煩心事。下去!”

廉希憲沒想到忽必烈現在就趕人,他還想再爭辯幾句,然而忽必烈再次喝道:“下去!”

王東陸不想讓廉希憲吃虧,他微微一招手,帶了兩個侍衛上來架起廉希憲就走。見到動手的是王東陸,廉希憲倒也恢復了些冷靜。等到了門外,王東陸讓侍衛松開廉希憲,然後嘆道:“國家事情如此繁雜,平章就不要惹大汗生氣啦。”

話只能說到這裏,王東陸嘆口氣,帶著侍衛們就回到了宮內。看著王東陸的背影,廉希憲心裏面十分遺憾,忽必烈的做法若是按照理學的看法,已經屬於暴君的行為。而這樣的行為與忽必烈在廉希憲心中的形象大大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