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為何要戰(第2/3頁)

蒙古貴人自有蒙古貴人的作派,帖木兒·不花毫不遲疑地答道:“打不贏!”

“能牽制趙嘉仁的水軍麽?”忽必烈繼續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的軍船也曾經與趙嘉仁的船只在海上追逐,我們從來沒能跑到他們那麽快,所以無法牽制。”帖木兒·不花據實以答。

忽必烈聽聞之後也沒生氣,若是將領大埔城目的就要生氣,大概成吉思汗早就被氣死了。準確知道自己部下的能力,並且基於部下的能力安排戰爭,正是蒙古能屢戰屢勝的原因。

回到大都的沿途之上,忽必烈與左丞相伯顏就伐宋的事情進行討論。伯顏為人非常冷靜,即便是對伐宋之事具有極大熱忱,卻不見他有絲毫張狂。“大汗,水軍已經勉強可用,此次伐宋已經有了七成勝算。然而我軍路數居然和趙嘉仁所料的相同,這讓我感覺有些不安。”

對伯顏謹慎的發言,忽必烈笑道:“你覺得宋國就不該有能征善戰之輩麽?”

伯顏平靜地答道:“宋國必然有將才,然而趙嘉仁乃是帥才。”

這說法用詞精準,忽必烈登時就明白了伯顏到底在擔心什麽。不過忽必烈反倒有了些豪情,他興致勃勃地說道:“上次伐宋,遇到賈似道之時,我已經覺得此人不得了。那趙嘉仁不過是賈似道的部下。難倒此次伐宋還要面對更厲害的人物不成?”

伯顏雖然沒參加上一次的伐宋之戰,不過他知道趙嘉仁就是那個率領水軍截斷長江的將領。也就是說趙嘉仁不僅是帥才,也是個將才。然而大汗有豪情,伯顏也不願意潑冷水。“大汗,此次伐宋,劉整等宋國降將可用。不過他們安裝了火炮的軍船只有幾百艘,遠遠不夠。我認為須得將軍船增加到兩千艘才行。”

聽了這話,忽必烈收起了笑容,“兩千艘軍船倒是容易,可湊齊兩千門火炮卻不容易。”

伯顏答道:“不用兩千門,一千門就已經夠用。我們這兩年從趙嘉仁那裏買來的,加上我們自造的火炮中選出能用的,大概有六百門。這一年中大概能造三百門。從趙嘉仁那邊買兩百門就已經夠用。之所以用這麽多,就是為了能夠一舉攻下襄陽與樊城。只要宋國沒錢裝備這麽多軍船,我軍就可以直入長江……”

一路上將自己的伐宋方略講給忽必烈,等回到大都,伯顏先去了軍器廠視察。隨即請忽必烈一起去視察最新的裝備。原本計劃中看一天,結果忽必烈連著看了三天這才意猶未盡的回了皇宮。

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忽必烈就解除了伯顏左丞相的職務,並且任命伯顏為南征大元帥。總領南征之事。伯顏隨即下令開始做戰爭的準備。第一個命令就是從趙嘉仁那邊再進口一批火炮。

兩百門炮就是十七萬六千斤鐵以及兩萬頭母牛犢,因為交易的問題,山東的母牛犢已經被賣光,不得不用蒙古牛來替代。這就需要兩萬八千頭母牛犢。這倒不是趙嘉仁矯情,魯西黃牛乃是耕牛血統,經過長期的馴化之後性格溫順,能夠耕田。蒙古牛乃是遊牧種,整個並不太適合。

這麽大的一單子買賣,趙嘉仁最後還是答應了蒙古的要求。有句很著名的台詞,大意就是‘一個合格的國際武器商人,必然會把武器賣給與祖國交戰的勢力’。雖然很清楚蒙古這邊購買大量火炮的目的當然是要用這些火炮打擊大宋,趙嘉仁依舊不覺得有拒絕的必要。

更何況趙嘉仁此時注意力都被轟轟烈烈的公田改革給吸引,並且要花不少精力去考慮嘉興府的事情。

首先就是嘉興府那30%沒加入種棉行列的農戶全部改變了觀點,哭著喊著請求趙嘉仁能夠收留他們。這是完全能想到的事情,嘉興府可不光是要管理公田的事情,隨著70%的土地都去種棉花,那30%不願加入的農戶就變成了當地稅吏重點針對對象。

柳宗元在《捕蛇者說》裏面非常形象的描述道: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

為了能夠不納稅,冒著生命危險去捕蛇尚且沒有問題。更何況種棉還不是捕蛇,頂多是勞累辛苦些。距離死亡還遠著呢。

控制了如此廣大的土地,自然要盡力去經營。趙嘉仁寫信給作為棉務幕僚的大哥趙嘉信,把新的計劃書給他送去。

接到了計劃書,趙嘉信立刻召集幹部開會,很快就把任務給分配下去。首先就是召集當地頭面人物,華亭縣的楊鐵心與郭嘯天兩人就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