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雷電1944(4)(第2/2頁)

“自動跟蹤比有人駕駛精準度還高?”

“那不可能,除非在夜間、霧氣、大雨等特殊氣候下,人工精準性才會很差,不過……”大佐壓低聲音道,“培養特攻飛行員很難,帝國到現在能準確命中敵艦的特攻隊員也不過只有300多名,自動跟蹤武器卻可源源不斷生產,1枚自動火箭比1枚櫻花或許拼不過,10枚自動拼比1枚櫻花還拼不過麽?”

V3也有個印象深刻的名詞——蠶式巡航導彈,本來霍夫曼想把“戰斧式巡航導彈”這個響亮而令人聞風喪膽的名稱用上去,後來覺得名頭和產品間差異太大,糟蹋了戰斧的威名,便告訴佩內明德一幹科學家,希望下一代更具威力的巡航導彈叫戰斧,這一代就叫蠶式。

改良後的V3長度不到7.5米,彈體卻有1.36米的直徑,與細長瘦削的飛毛腿比起來顯得又胖又短,稱呼蠶完全恰如其分。頂著蠶寶寶們亮相的不再是大地勇士,而是全履帶運載車。

現場響起了統帥部介紹員輕松而詼諧的口吻:“由於我軍繳獲了太多的美軍謝爾曼坦克,雖然用他們打仗不行,但運輸能力真不錯,體現了美國人的工業制造水平,我軍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將其改造成了導彈發射車,此外謝爾曼車體還廣泛用作架橋車、吊運車、推土機、火箭彈發射車等勤務領域,活躍在我軍各支部隊中,拆下來的炮塔也沒閑置,都用在西貝爾級登陸艇或地面固定防禦工事上……用元首的話說,謝爾曼坦克渾身上下都是寶,可不能浪費了。”

眾人都是一頓大笑,德國人戰績如何,有些時候官方宣傳和冷冰冰的新聞通稿遠沒有見到實物那樣震撼:上百艘的自由輪/勝利輪,堆積如山的M1加蘭德步槍、湯姆遜沖鋒槍、勃朗寧重機槍,排滿一個又一個足球場的美式吉普、十輪大卡都在充分展現德軍的彪炳戰績,光謝爾曼的繳獲量都要以千為計算單位,而且不同時期的各型號都有,美軍最新銳的M6、M26、M26/SP坦克這次南美戰役打完又有了繳獲。

相比之下,美軍手裏完整的虎式坦克戰利品還是最早從斯大林手裏拿到的貨,新增的一輛也沒有,倒不是說虎式就堅不可摧,而是美軍壓根就沒怎麽最終控制戰場過,所以也就撈不到完整戰利品。

除一系列通過作戰從英美直接繳獲的謝爾曼,英國宣布停戰後還交出了所有謝爾曼坦克(既包括英國自己擁有的,也包括英國繳下的美軍裝備),德軍擁有的謝爾曼總數已突破5000,是世界上謝爾曼坦克的第二大裝備國,日本以1000多輛躍居世界第三。德軍發揮萬能改造優勢,將其盡可能改造為勤務坦克,同時又以合適價格處理給了日本一批。

德軍對4號坦克也進行過履帶車改造,但承載力不如謝爾曼強勁,再加4號底盤還用於生產各種各樣的自行高炮,反而沒謝爾曼那麽多空閑,因此最終放棄了改造計劃。軍備部專家們認為虎式底盤會是更好載體,不但可承載V3,甚至承載V2也不在話下。

隨著德國換裝快速推進,上萬輛4號大軍已走出國門,法國、意大利基本掌握了制造技術,從烏拉爾山到大西洋畔,從印度洋到南大西洋,4號成為歐洲、美洲、中東各軸心盟友的主力坦克,在日本也有不少裝備。

只有英國人還羞羞答答不肯用德國貨,專注搗鼓新坦克——坑爹的丘吉爾和黑太子已被布魯克元帥槍斃,彗星坦克性能一般也下馬,基於謝爾曼的螢火蟲坦克也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過英國人手裏還有好東西,他們拿出了百夫長(遜邱倫)原型車,單從技術指標而論已勝過虎式,與虎2基本持平,不過可靠性和生產能力很差,比德國最新下線的虎3差得多。

虎3是利用新發動機的改良版,其他都有成熟基礎,百夫長卻是全新開發的重型坦克,技術難度與德國最初開發虎式相當,注定不可能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