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蘇維埃反擊戰(9)(第2/2頁)

4個師再加上400-500輛坦克,紅軍指揮部推測出德軍應該有5-6個師投入了進攻——恰好一個裝甲集團軍編制。他們萬萬沒想到,這只是2個整編師打出來的聲勢,SS16全國領袖裝甲擲彈兵師作為預備隊一路忙著鞏固陣地、處理俘虜,根本一槍都沒放。

夜晚時分,大批德軍補給車隊趕到,不但為損壞的坦克提供緊急修理,更重要的是為其余部隊補充燃油和彈藥,不到3個小時近200輛3噸油罐車(凈容量大約4000升)就被吸幹,不得不額外抓了20多輛補充。相對民用油罐車不過4-5mm的罐體厚度,軍用油罐車考慮防禦輕武器和爆炸碎片的需要,罐體厚度(除底部)將近10mm,這10mm采用雙層罐體結構,大大提高安全性和生存能力。當然,非要用炮彈、重機槍或鐵拳對對付油罐車,那再厚的罐體也會爆炸。

見到自己的師長後,派普和梅耶簡單匯報了今日作戰情況,提出率特種裝甲連(配備紅外設備)去夜襲,卻被拒絕了。

“為什麽?”

“豪塞爾老爹交代明日我們休息,讓帝國師和骷髏師上去打!夜襲也讓他們去!”

“好吧。”沒打過癮的派普和梅耶很不甘心地應承下來。

根據空軍偵查,豪塞爾敏銳地意識到紅軍今日被擊退(非擊潰)及對手試圖重整旗鼓的決心,他決心不給對方喘息之機,使出演練多時的“輪狀進攻、波浪前進”大法,始終保持對紅軍的巨大壓力。

這種打法雖不如四裝齊進場面更浩大,但有突出優勢——後勤!制約1944型編制的最大問題始終都是後勤,隨著戰線逐漸深入並拉長,後勤供應會越來越緊張,輪狀進攻的優點是集中兩批部隊的後勤支援但只供一批部隊進攻使用,第二批部隊沿著第一波進攻部隊開辟的道路前進,可節約大量油料。虎2坦克雖然在戰場上威風八面,卻是不折不扣的油老虎,開戰前每輛坦克先喝半噸油,打完一仗基本又要喝半噸。光應對幾個重裝甲營就耗掉了60多輛油罐車的存貨,豹式雖然好一點,也不是省油的燈,再加還有大批開進的步兵裝甲車,每個都嗷嗷待哺。

總參謀部做過評估,1944型裝甲師每天(計算100公裏路程)正常行軍狀態耗油500噸,警戒防禦翻倍(防禦戰不需行進),進攻突破狀態再翻一倍達到2000噸!豪塞爾集群如果搞4裝齊進,每天燃油消耗至少1萬噸。油現在德國不缺,但1萬噸油在東線這個脫離鐵路線只能靠汽車轉運維持實在有些困難,豪塞爾認為還是謹慎為好,決定次日進攻只由骷髏師和帝國師打頭陣。

出動特種部隊攻擊正中兩師師長下懷,兩人立即按標準夜戰要求出動了裝備紅外夜視設備的部隊。夜間時分的紅軍官兵簡直要抓狂了,黑夜中總有德軍炮彈飛來,一開始以為是野戰炮盲目覆蓋射擊,後來才發現是坦克炮,詭異的是對方打得極準,那些偽裝潛伏、躲得好好的反坦克炮陣地和坦克殲擊車被德軍一個個揪出來。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一輛躲在環形防禦工事裏的T-43坦克,接敵只有不到1米的空隙,硬生生被1300多米上飛來的炮彈擊毀——德軍僅僅用了3顆炮彈!

5月27日淩晨,朱可夫在指揮部裏收到了令他手足冰涼的電報:德軍在巴統、波季一線登陸,預計兵力5-6個師,以步兵和山地兵為主,連同原有的德軍防禦部隊主動向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留守兵力展開進攻;與此同時,伊朗邊境附近的德軍也一反前幾天只固守的態勢,轉而發起進攻。

烏拉爾斯克告急!

高加索平原告急!

外高加索告急!

蘇維埃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