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蘇維埃反擊戰(9)

誰都知道德軍在中路優勢明顯,大家以為德軍會向烏拉爾工業區發動進攻並打掉蘇維埃最後一個工業基地,為加強防禦,華西列夫斯基已派往中央戰場協調指揮,萬萬沒想到德軍虛晃一槍,調頭南下。

羅科索夫斯基看了看地圖,又看了看敵我態勢,下意識嘀咕一句:“既然敵人調頭,趕緊讓華西列夫斯基同志從中路出擊追擊敵人的尾巴啊。”

“談何容易。”朱可夫長嘆一口氣,“中央集團軍群莫德爾率領3個集團軍堵住了烏拉爾山出口,要多少部隊才打得動德軍防禦?”

聽到是莫德爾守關,眾人全部沉默,上次梅列茨科夫在莫斯科方向發動進攻,硬沖莫德爾防線,結果碰得滿頭是包。現在華西列夫斯基手裏只有一個殘兵弱旅組成的烏拉爾方面軍(方面軍司令員戈沃羅夫),本想發揮戈沃羅夫的防禦能力(曾長期堅守列寧格勒),看來徹底泡湯了。

“能不能讓托爾布欣同志的西北方面軍發起牽制性進攻?擾亂中路德軍後方並逼迫莫德爾退軍?”

朱可夫搖搖頭:“他對面還有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盯著,片刻不能動搖,否則莫斯科危險。”

這顧慮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中路戰場地帶的特殊局面:莫德爾為維持大範圍穩定性,只用步兵集團軍堵口,而將第2、第3兩個裝甲集團軍部署在戰場中央進行機動防禦,彼此兩兩間距400多公裏,創造性地發展了攻擊部隊擔任戰略防禦的戰術。

在這套戰術中,不采用傳統連綿戰線而代之以火力和機動優勢扼守要點的策略。整條防禦戰線從沃羅涅日、坦波夫開始經喀山、烏裏揚諾夫斯克延綿到烏法一線,整體防線長度超過1200公裏,如要用傳統兵力防禦,就算100萬兵力也捉襟見肘、處處漏洞,經不起紅軍擇其薄弱之處攻擊,但敞開後,紅軍小部隊要滲透不難,但大部隊如果敢動,非被30萬德軍裝甲部隊打成篩子不可。

可龐大的中央戰場怎麽可能是區區幾個師甚至幾個軍就能改變局面的?更別說這裏還有大片無人區,連打遊擊戰都找不到長期存在的辦法。

所有人都看出在德軍對烏拉爾山堵口後,莫斯科方向已形成突出部,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俄羅斯解放軍聖彼得堡集團軍群和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含芬蘭部隊)三路夾擊下岌岌可危,放棄並主動後退還能拉平戰線以便節約兵力,再削弱力量向中路抽調兵力只能死路一條,可莫斯科這種地方是能放棄就放棄的?

“讓38集團軍協同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穩住局勢,羅科索夫斯基同志的兩個集團軍調轉方向,不要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同志靠攏,去配合38集團軍反擊德國黨衛軍集團軍。”當天夜裏,朱可夫最後拿出了不是辦法的辦法,打算用3個半集團軍(總兵力25萬左右)剿滅突入的豪塞爾集群。只要拔掉這根刺,將三個半集團軍連成一氣,封閉高加索的口子還有希望。

“烏拉爾斯克怎麽辦?”

“讓馬利諾夫斯基同志的獨立方面軍去堵。”在配合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拿下裏海並滲透入高加索後,莫斯科便讓有30萬之眾的獨立集團軍正式升格為獨立方面軍作為朱可夫的總預備隊。

“這樣羅斯托夫便拿不下來,兵力會嚴重不足。”

“羅斯托夫繼續留在敵人手裏吧,我從中亞這裏抽15萬人填補獨立方面軍走後的空缺。”朱可夫嘆了口氣,“敵人比我們想象中要難打得多,再加又有新的黨衛軍裝甲集團軍增援,必須調整戰前部署。”

眾人沉默:中亞方向除崔可夫堵口的10萬之眾,就還有這15萬部隊,一旦抽走,萬一各民族分裂勢力再起,只怕會發展成燎原之勢。

但現在朱可夫必須這麽幹,不去堵烏拉爾斯克的德軍,則南翼紅軍背部受敵,無法放手進攻;如不從中亞抽調兵力擔任替補,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進攻矛頭馬上失去銳氣。

按他調整後的想法,羅斯托夫可不拿,只要逼近依然可封閉該缺口並迫使克萊斯特集群撤退。但今天這根狠狠紮進來的黨衛軍刺必須拔掉,否則威脅太大,下一步戰略企圖將完成不了。他已將水星計劃的目標期望悄悄下調——從全殲高加索全部德軍調整為迫使德軍撤退並殲滅其部分兵力。

雖然豪塞爾很小心地址投入了2個裝甲師,但紅軍依然認定自己遭遇了黨衛軍集團軍。之所以會有該誤認,是因為前線發上來的報告上寫明敵軍裝甲擲彈兵搭乘裝甲車投入戰鬥的部隊大約8個營——通常情況每個德國裝甲擲彈兵團只配備一個搭乘裝甲車的擲彈兵營,現在警衛旗隊和青年師一口氣投入了8個擲彈兵營,實際只是兩師的裝甲擲彈兵團全部展開,給人的錯覺卻是德軍展開了4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