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曙光(17)(第2/2頁)

圍繞百慕大戰役的結果,德美兩國打起了口水戰,“歐洲之聲”嘲笑美國人廉價的勝利:如果說被打成一片廢墟的百慕大島、傷亡幾倍於我軍的損失也能叫勝利,那我們不知道失敗該怎麽形容……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憤怒地還擊:你們不是說要進犯東海岸麽?你們不是說要擊沉我們出港的船只嗎?現在我們就在這裏,你們的艦隊呢?你們的飛機呢?我們等著你們來!你們來多少,我們就幹掉多少!

不過,一向親自指導“歐洲之聲”工作的霍夫曼現在顧不上口水戰,他得到了比百慕大戰役更令人心煩意亂的消息。

“隆美爾不肯交出運輸機部隊?還要求把後續部隊派給他?增援中亞兵力到20萬?”霍夫曼聽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凱特爾道,“他這什麽意思?他要打到中國或印度去?”

“這當然不是……”凱特爾尷尬地笑笑,他以為這消息元首早就知道了,沒想到後者也第一次聽說。這就有點奇怪,眾所周知隆美爾是元首的愛將,他提出的要求幾乎就沒有什麽不滿足的,這次怎麽會?

他卻不知道霍夫曼最近一直在強調加強制度管理,增強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長的權威,增強聯合戰區司令部的指揮權威,避免以前那樣一點事就直接一杆子捅到柏林——他是陸軍總司令不假,但並不等於要直接管到每個集團軍,那樣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顧不過來,所以隆美爾心領神會地將報告先發給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

“他的理由是兩條,第一條,他發現俄國人在調集大軍準備圍剿他,很可能馬上要切斷其補給線,運輸機部隊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能走;第二,他希望能在中亞戰區吸引更多敵軍,為‘曙光’戰役增加更多助力。”凱特爾道,“總參謀部也發現情況有點不太對頭,敵軍調動情況極為詭異,蔡茨勒將軍因此給了其他建議——讓他向南轉進伊朗。”

“轉進伊朗?”霍夫曼仔細看了看地圖,問道,“他是怎麽考慮的?”

“增兵10萬可以做到,但目前南線戰役尚未發起,我軍必須通過裏海進行人員增援和補給,再投放10萬兵力不成問題,可要再多投放10萬人的補給就非常困難;其次,如果我軍增兵之後敵軍繼續增兵怎麽辦?我們不可能無限制往中亞派兵,敵人卻可以源源不斷地調兵遣將,他們放棄了中路焦土地帶的抵禦,騰出了大量兵力,中亞對他們是內線作戰,距離近、補給方便,我們不具備類似條件;然後,在中亞大打一場並不符合當前的戰略意圖,冬季雪季之後,機械化部隊移動將非常困難,只有山地步兵才行,我軍最多的山地部隊全集中在挪威,調往東線緩不濟急;最後,現在撤退也來不及了,或者說,人員大概能撤退,裝備撤不下來——全部搭乘運輸機離開,不管裝備。”

霍夫曼搖搖頭,變成徒手兵離開中亞顯然不是個好主意,裝備他損失得起,這面子他丟不起,中亞各國剛剛宣布獨立並向軸心靠攏,如果這時德軍因為蘇軍威脅而丟盔曳甲地逃跑——就像英美在非洲那樣,中亞各國好不容易扶持起來的民族政權馬上就會被蘇維埃撲殺,這對士氣、對民心、對德國在盟國面前的威信都是重大打擊,隆美爾大概基於這一點才提出加強補給並增兵的要求。

霍夫曼現在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按蔡茨勒的意見,曙光戰役繼續按部就班,隆美爾向伊朗轉進,大不了等明年開春再打回來;二是按隆美爾的意見,加強中亞兵力並增強補給能力,至於曙光戰役,因為中亞戰局牽制,或許不再需要這麽多補給力量。

兩種意見都有點道理,凱特爾對此也能撓頭,官司打到柏林,現在輪到霍夫曼為選擇而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