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第三次打擊(7)(第2/2頁)

朱可夫顯然比華西列夫斯基更能明白斯大林決定放棄列寧格勒的用意:在後者看來,這決定多半是為了改善不利的戰線態勢,而在前者眼中,這標志著斯大林同志已基本下定決心要和軸心媾和了,雙方唯一的分歧在於具體條件還談不攏,所以需要再磨一磨。朱可夫認為計劃的著重點就在於幫助下定決心、加快議和進程:要麽是進攻成功,紅軍取得一定優勢從而迫使德方答應布爾什維克的條件;要麽是進攻失敗,紅軍喪失最後的進攻能力,幫助斯大林同志下定決心接受德國條件——德國人會不會繼續提高要價還在兩說之間。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看問題是有明顯分歧的,很多時候甚至截然不同。就放棄列寧格勒這件事,華西列夫斯基的解讀是出於軍事需要——縮短了戰線、節約了兵力,贏得了寶貴的重整機會,而朱可夫的解讀是出於政治需要——斯大林同志需要試探一下德國人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試探一下國內民眾對與德國停戰媾和的接受度,以及如何看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