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多多益善(第2/2頁)

這個論斷,當時有不到一成的人立即聽懂,大約兩三成的人冥思苦想之後聽懂,剩下的人怎麽思索也聽不懂。

敵人兵多反而令內府大人感到高興,原因究竟何在?

“二十萬石的領地足以支持一萬軍勢作戰了,如今北條家既然有二百萬石左右的實力,為什麽不能支持十萬軍勢作戰呢?”

私下把這個問題問出來的是還不到九歲的天才兒童梅若丸。

汎秀對自己的兒子當然是耐心而又慷慨的,他隨手在地圖上花了個圈,形象地解釋道:“如果一個大名的領地只有二十萬石,那麽他的攻略範圍,基本不可能超過三天的行軍路程,後勤很容易滿足,一萬士兵,可能僅需要一千名,甚至八百名輜重人員供應就夠了。但若是二百萬石的勢力……你看看現在的北條家,從國土最南的伊豆到最北的上野,足足要走半個月之多。若沒有一系列規劃良好的兵站,給十萬人運輸兵糧,壓力會有多大呢?”

梅若丸似懂非懂,盯著地圖陷入沉思。

上面好多的概念過於抽象了,就算是天才兒童難以立刻理解。

旁邊的井伊直虎卻恍然道:“妾身明白了。數年以來殿下在近畿設定的那麽多兵站,原來並不只是誇示財富,而是心存了長遠的預期啊!”

“沒錯。合戰的規模越是上升,行動力越是重要。而行動力則取決於後勤力。”汎秀解釋了一句,隨後忽然“勃然大怒”上前,附耳道:“你這婦人,原來以前是這麽腹誹夫君的?今夜定要好好懲戒!”

……

事情果然如平手汎秀所預料的那樣,北條氏政雖然聚集了空前強大的軍勢,但卻並未集中起來運用。

約有四萬人圍繞在小田原城周圍駐紮,然後是延伸開來,河越、缽形、下田、八王子等支城各有數千到一萬不等的部隊聚集起來,接下來就仿佛時間陷入了停滯一般,不再有什麽動作了。

整個七月份,北條家除了動員令之外,好像就沒有發出其他的指示。

事實上動員最多上旬就完成,起碼有二十天在無所事事。

許多坊間好事之徒譏笑為:“小田原城一定還在進行評議吧!”畢竟大家都知道,開會是北條家的特色,不可以不品嘗。

這當然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平手汎秀認為更重要的理由是,在海上交通線被封鎖之後,對方已經沒有足夠的後勤力量進行大規模的主動作戰了,所以才不得不保持守勢。

倘若北條氏政真敢把十萬大軍集合到一處去,怕是不用打,只要拖上一兩個月,就自行崩潰瓦解了。

平手汎秀的討伐軍背後是五十萬石糧食,二十萬貫銀錢,八萬名役夫,三萬六千匹馱獸,久經考驗的奉行團隊,以及超過四年的兵站運營經驗。

北條家的行政能力當然是戰國大名中的翹楚,給予一門眾和家臣明確的身份定位、權責劃分,貫徹了寄子寄親制的精華,排除莊頭地侍的影響,直接與百姓產生了聯系並且重視民間的呼聲,定期的評定讓各方利益代表都能分享中樞發言權,而不至於心懷著抵觸陽奉陰違。

其穩定性毫無疑問居於扶桑第一,經歷幾代人近百年的統治,全程幾乎沒有產生過值得一提的內亂和民變,這是他們能步步為營,不斷擴展的根基。

但是這同時也意味著長期的輕徭薄役,繁瑣的決策過程,以及深入人心的保守傾向。

再加之,領內並無金銀礦山或商業重鎮。

關鍵時刻,他們無法竭力壓榨領內的戰爭潛力。

“處死對攻略對象心懷異議的家臣,哪怕是一門眾甚至嗣子”、“所有士兵聚集到小田原城,不要管掉隊的老弱病殘,除了隨身口糧以外依靠掠奪維持補給”或者“要求領內所有富戶自願繳納臨時稅款,直到有足夠的錢糧為止”這種有爭議性的命令會討論很久,最終多半還是要被否決。

而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之類的雄主只要一句話就行——當然事後引發多少後遺症就是另外一碼了。

可以召集十萬士兵,卻又只能分城困守,這正是典型的北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