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多多益善

上杉景勝寧願把苗字改為長尾,於是平手義光的四萬二千人就能以友軍的身份,不費分毫跨過魚津城,直取春日山開拔邁去,準備清掃越後全境,驅逐北條家的勢力。

同時劍指小田原的主力討伐軍也開始展開了陣型。

東國眾四萬六千人,德川家康、武田勝賴、織田信忠等,集於西上野,負責攻打原廊橋、沼田等地,然後向南進攻武藏國。

西國眾三萬三千人,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直家、荒木村重等,走東海道,向相模進兵,直接威脅到敵方的核心地帶。

近畿眾、四國眾共二萬六千,佐佐秀成、三好康長等,跨海去房總半島,對付裏見家的親北條派,接著繞到東面,迂回作戰。

水軍眾船只一千艘,水夫萬人,分屬九鬼嘉隆、安宅信康、來島通總,封鎖伊豆、房總的沿岸,控制水路的交通線。

平手汎秀親率四萬八千人留在駿府,準備見機而動。

外交層面上的動作同樣顯著。

武田勝賴一直執著於向安房裏見氏滲透,並且取得了還算不錯的後果。上代家主裏見義弘的唯一子嗣梅王丸現居駿河,而台上那個義賴只是個親近北條的庶支,這顯然對敵人進行分化打擊的一大利器。

德川家康則是不聲不響地聯系了常陸的佐竹家,以及其身邊宇都宮、結成、佐野等一批“關東釘子戶”。他們只需要得到原領維持就願意率兵相助,不是因為對平手存了什麽好感,而是因為跟北條仇恨太深。

奧羽那邊,南部安東鞭長莫及只是掛名表示友好不談,伊達忙於進攻相馬,最上急著平定內亂,大家都宣稱自己是“對平手內府仰慕已久甘為犬馬絕無半點抗拒之意”,不過該打的熱火朝天,還是在打。

其他幾個相對距離近一些勢力,得知平手下場之後,紛紛打出反北條的旗幟,但並沒有南下參與圍攻,反而是拼命往越後跑,企圖搶占上杉景虎麾下的城池。

尤其會津地區的蘆名盛氏,那個老狐狸最起勁。

對於明顯的搶人頭行為,平手汎秀佯作不知,決定日後交給上杉景勝——那時候可能已經叫做長尾景勝去頭疼就行了。談得出理想結果,自然是好,談不上結果的話……說不定更好。

幾個方向的工作,都沒有直接派人接手,而是充分讓外樣自行發揮。

這樣看起來會影響效率,而且給了武田、德川他們私裏欺上瞞下的機會。但好處就是可以先不表態,留有最終裁定的余地。

正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平手汎秀沒有強行索取“征夷大將軍”的官職,而是滿足於“正二位內大臣兼左近衛大將,領鎮守府將軍”的身份。

名分處於曖昧的狀態,尚未完全揭穿最後一層面紗,所以奧羽、九州的大名們姑且還可以裝聾作啞,一邊保持表面恭順,一邊加緊時間擴張兼並。

恰好平手汎秀並不像原本歷史上的豐臣秀吉那麽心浮氣躁急不可耐,寧願多花一點時間,給天下群雄釋放最後一次光芒的機會。

燃盡之後留下一地煙塵,才會更好收拾嘛!

另一方面,也是給德川家康、武田勝賴賣個面子,讓他們可以難得地在偏遠勢力面前代表朝廷,抖一抖威風,嘗試“天使”的感覺。

兩人一個始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個在足利義昭落跑之後率先站隊,本就是應該表彰的。這档次的大名,你送五萬十萬石領地,那都完全算不上什麽厚賞,但給一個露臉的機會就很不錯。

親疏有別,新舊有差,才可以產生合適的激勵。

……

此時的北條氏政,實際控制了相模、伊豆、武藏、下總,以及上總、下野、上野、常陸、駿河的一部分,規模總計約在一百八十到二百三十萬石之間。同時還擁有小田氏治、小山秀綱等附庸,以及上杉景虎、裏見義賴這樣的鐵杆盟友——當下的局勢下也是不得不鐵杆了。

就在雙方決裂之時,北條氏政發布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征召令,要求所有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男丁都來當兵參戰。

顯然,以本時代戰國大名的行政支配能力而言,這樣的命令並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貫徹執行。不過既然這麽做了總不會完全無用,根據傳言說是在各地集結了超過十萬人的超大軍勢,如果把上杉景虎、裏見義賴等人算進去可能有十二三萬。

聞知此事,平手汎秀並不怎麽著急,反而哈哈大笑,顧左右曰:“倘若對方集中五萬精兵,發揮本土作戰優勢,利用對地形的熟悉靈活機動,那我倒會頭疼不已,擔心諸將被各個擊破。但現在北條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居然膽敢招募十萬大軍,只怕糧食的運輸問題就會讓他們捉襟見肘,以至於徒擁大軍卻寸步難行,只能分散開來防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