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京都閱兵

由於身份的變動,天正二年(1577)的冬季以及次年新春這段時間,平手汎秀與皇室和公卿打的交道比以前十年加起來可能都多。

親族和家臣們也都得到露臉的機會,或者也可以理解為出席社交場合的義務。茶會、連歌、蹴鞠、能劇觀賞、相撲比賽之類的活動要多少有多少,有的人樂在其中也有的人不堪煩擾,不管是興趣使然還是迫於無奈反正必須得到場。

但平手汎秀本人一直保持著無喜無悲的姿態,包括接受正二位內大臣和鎮守府將軍任命的時候也是如此,仿佛總是對什麽事情不太滿意。

這就讓朝廷公卿們相當憂慮,不斷小心翼翼地進行討好和試探。

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剛剛卸任左大臣,準備接替父親擔當關白一職的九條兼孝,他反復拜訪平手家位於京郊的宅邸,經過多次懇求才達成協議。

新任內大臣和鎮守府將軍認下了中院家的小姐做義女,嫁到了九條家。

然後二條晴良主動辭職告老還鄉,九條兼孝才正式領受宣下成為關白,完成朝廷最重要的換屆程序。

公卿們想要拍馬屁,又沒魄力給出更重要籌碼,就讓平手汎秀成為了關白的義父,以輩分上的虛榮來表達善意。

義光同樣獲得晉升,現在是正五位下,刑部少輔,兼近江守。

這段時間將山城國土地劃分給皇室、公卿、寺社的文書都由父子聯名簽署背書,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在為二代目造勢,儲君之位堅如磐石毫無動搖。

理所當然,想要跟他交好的人也是相當多的。只是受限於朝廷體例,攝關、清華家的高官們往往拉不下這個臉,下面的小嘍啰們分量又不夠,這與武家的行事習慣有著一定差別。

天正三年(1578)開春,平手汎秀在京都舉行了閱馬儀式,既是誇耀武力,展示霸權,也是在為後續的作戰討個好彩頭。

以往除了牛車宣旨的特使之外,禁止任何人騎乘經過的禁宮之側,特許進行這場盛會,而且皇室、公家普遍興致勃勃參與其間,坐在視野最好的高台之上,欣賞部隊的軍容軍姿,這個面子可以說是大過天了。

家臣按照類別分為數個番隊,依次從禦前通過。

河田長親(因病由其胞弟代勞)、巖成友通、淺野長吉、中村一氏、木下秀長、佐佐秀成等人,分別代表北陸、山陽、山陰、近畿、南海、東海各地勢力,分為六個班次探路打頭陣。

然後引出二代目義光,帶著平手秀益、野口政利、平手季胤、生津貞常等一門眾出場,騎著最高大的戰馬,穿著最華麗的鎧甲,排出最龐大的方針,唯恐有人看不出他們是唱大戲的主角。

接著是一堆空頭高門的公卿和武士組成的“高家眾”。以及普遍以下級年輕人擔任的馬廻、親衛眾。前者名威甚廣卻沒什麽作用,後者不為人知但身負重責,相映成趣。

後面又有三股重要力量,分別是:

拜鄉家嘉、山內一豐、加藤光泰等“旗本部將眾”;

本多正信,小西行長,細川藤孝等“側近佑筆眾”;

伊奈忠次、長束正家,石田三成等“奉行眾”。

最尾則由僧侶眾,町人、商人、職人眾,百姓眾的代表擔當。

本來平手汎秀打算自己也在這個序列出場,獨成一個番隊,也耍一耍威風的。結果正好在事前一段時間遭遇連續的陰冷天氣,舊疾復發,腰背四肢都不舒服,便打消了念頭,老老實實跟皇室和公卿們一起,坐在高台上當看客。

也並沒有搞預想中那個揮著手對眾人喊話的儀式。

“諸君安好!”

“主公安好!”

“諸君辛苦了!”

“為主公效勞!”

最開始幻想的時候感覺很有逼格,稍加演練卻發現非常之尷尬。畢竟現在是十六世紀,大部分人都覺得天下之主就應該高高在上,喜怒不形於色,過於親民接地氣,反而很怪異了。

改成了讓家臣和士兵們表演作戰時的鯨波,或者叫閧之聲。就是將領起頭喊著“えいえい”然後全體一起高呼“あう”,這樣很有節奏又相當簡單的戰歌。(就是遊戲和大河劇裏面“誒!誒!哦!”的聲音。)以及與之適配的搗栗子,開軍扇,揮動長柄武器和旗幟,吹法螺,敲太鼓的這一系列“出陣之禮”。

而平手汎秀本人,只需站在台上,負手而立,臉上帶著似有還無的笑容,時而偶爾輕微地點一點頭,滿是孤傲寂寞,遺世獨立的氣場就行了。

越是什麽話都不說,什麽表情都不做,安靜地好像不屬於這個世界,與台下的喧囂熱血形成鮮明對比,越是顯得高深莫測,不可估量,皇室和公卿們也越發敬畏謹慎。

這個,從場上參與者和台上觀眾的反應之中可以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