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以退為進(第2/2頁)

如今平手汎秀主動辭掉這個職役,還隱約提出搬去淡路國,豈不等於是向織田家表達忠心嗎?

理論上講,信長應該高興才對。把建設好的土地讓出來,自己跑到前線去經營,這是多麽無私奉獻的精神啊!以後和泉守護代這個角色就不應該存在,或者至少要劃分成南、北、中等幾個部分,每部分一名代官,免得有尾大不掉之嫌。

不過,多想幾遍,這其中也不是沒有潛在問題的。平手汎秀在和泉的經營是極為成功的,既平定了領內,發展了經濟,又絲毫沒有向信長直轄地的界町伸手。如果換了個人來管理,情況還能保持這麽好嗎?

畢竟現在還不是真的太平盛世,弄個庸人上去,萬一毀掉了如今這幅大好局面怎麽辦呢?調遣能人過來,又擔心與“界町奉行”木下秀吉發生沖突。

比起信長這“痛苦的煩惱”,足利義昭可就失望得多了。

倘若平手汎秀當真是個為了忠義可以將一國守護代職役棄如敝屣的人,那先前的一系列拉攏離間手段,豈不是全白費了?

幸好汎秀還在給幕府的信裏補充了另一段話,建議足利義昭用“重臣評議”的方式來決定和泉守護代的接替人選方案。這又像是表達了一定的善意。

所謂的“重臣評議”,當然不是指幕府那些華而不實的名門重臣,而是指的畿內各地那些說得上話的半獨立勢力們。這些人表面上也是幕府的臣子,雖然並不怎麽服從命令。

同時平手汎秀還附帶了“實名舉薦,不記名投票”這樣一個新潮的思路。

這個提議,讓足利義昭產生了一點興趣。

義昭現在的處境,是雖然掌握著大義名分,但攝於織田家的武力威脅,不敢明著違抗,只能不斷搞些小動作。但如果能召集畿內“群雄”,得出一個“合議”,豈不是就足以對抗織田氏了嗎?

淡路畢竟只是個窮苦的小島,那裏的代官其實沒甚好好爭的,象征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但富饒的和泉可不一樣,畿內的國人豪族們,一定會很關心這個位子究竟坐得是誰。

尤其是在織田信長明確地索要界町一地為上洛報酬之後,如果還能選出一個跟織田家不對付的人來當守護或者是守護代,不就等於公然掃落織田的威名嗎?而且還可以推到大眾輿論上去,可不是幕府一意欽定的!

當然,所有寫給幕府的信件,全都會被明智光秀監視,暗中報告給信長,平手汎秀也沒想著要保密。

足利義昭回復了一封十分熱情的回信,問候了健康,批準了請辭並表示了遺憾,表示一定會試試“重臣評議”的方法。

織田信長也同時來了書信,卻是質問這麽做的意圖。

平手汎秀對此回答是四個字:“引蛇出洞。”

他的意思是說,近畿局勢復雜,織田家的潛在敵人實在太多了,若不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決不可貿然做什麽草率決定。

信長接到回答,不由得連罵了幾句“膽小如鼠”,但他卻也沒再出手幹擾,反而通過明智光秀,向幕府暗示:“若是近畿群雄評議推舉出的人選,織田家也不會有什麽意見吧。”

畢竟是智將平手汎秀的判斷,信長有點將信將疑。他也想通過這個事情的結果看看,究竟眾人對織田家的態度是怎麽樣的。

如果不幸被汎秀言中,近畿當真有許多對織田家懷有敵意的人,那織田家的政策自然要發生相應的改變。在這一點上,他比冤殺田豐的袁本初是要強不少的。

倘若汎秀估計錯了,當然也免不了一番責罵。不過考慮到他事出公心,也不會過多懲戒了。

不知不覺中,連信長自己也沒有察覺,他潛意識就接受了這麽一個觀點:“平手汎秀即使是對待足利家過於綏靖,那也是因為心憂大局,絕非居心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