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毛利家的身影

隨著平手汎秀的念頭,權力體系開始運轉。

有關菅達長的分析工作主要由本多正信負責。

三好長俊被要求仔細回憶在四國,特別是在勝瑞城裏的所有相關見聞,一絲一毫也不能漏掉。經過大半個時辰的處理之後,他提供了十幾個道聽途說的二手消息,看似都是些捕風捉影的猜測或者雞毛蒜皮的雜務,但都要事無巨細地記載。

同時安宅信康以及六家投靠過來的淡路豪族,則按照要求來到軍營中的一處僻靜之所,總結各自對菅達長這個人的了解。顯然這七個人作為鄰居能說的話題太多了,目前沒有專業人員整理,一切交由本多正信憑個人判斷力來篩選。

再者,隨時攜帶的重要文書需要核查一遍,關於毛利的直接或間接記載全部被翻出,然後按照既定格式標上必要的備注,謄抄下來作為比對。其中或是織田家內部書信中無意提及,或是外交文書被信長轉發,也有平手家忍者的勞動成果。

諸如此類種種,顯然都要消耗文吏的人力資源。幸好平手汎秀有一個超過四十人的佑筆(文字秘書)團隊。

以前大多數家臣並不理解這個班子的存在必要性。四十多個人,都快趕上信長身旁的規模了。直到平手汎秀搞出了“印字簽花稅”,“競拍會”,“帶刀狀”等數個新政之後,這個數字就一點也不嫌大了,甚至還逐漸覺得不夠。

可是這個團隊也很難再大肆擴充了。既要識文斷字,又要政治背景可靠,滿足條件的人在本時代可真不太容易找。這些年平手汎秀通過集中撫育士卒遺孤,選拔了二三百可用之人,但其中大部分都走上了父輩們的舞刀弄槍之道,成為譜代軍中組頭、隊頭之類的基層軍官。願意啃著書本,並且能讀出來個名堂的人,只有五分之一不到。

一般大名會從和尚廟裏登用奉行,不過平手汎秀並不太願意把宗教力量引入到如此中樞的地方,就連跟虎哉宗乙他也只是保持合作關系。

文官體系的建設,是一個困擾了人類數千年的大問題,急不得。所以暫時只能讓這四十幾個“讀書人”能者多勞了。

最終經過了一夜的奮戰,許多原來不怎麽起眼的小片段逐漸拼合起來。本多正信以此做出判斷,菅達長此人,的確極有可能已經倒向毛利。其接頭人估計是毛利家中負責南線的小早川隆景——那可是個有名的調略專家!

至於他們的全盤動機,大概是想要在不與織田家撕破盟約的情況下,搶奪淡路島的控制權。

可想而知,一旦平手汎秀作戰失利,被迫退回和泉,屆時筱原長房也必然元氣受損,需要休養。毛利軍便會趁此機會,從海路染指淡路,支持菅達長做旗頭,來取得遙控淡路水軍的效果。而且到時候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

汎秀更加理解四國那邊用兵如此謹慎的原因了。原來除了當面之敵,左右各處還有這麽多心懷叵測的圍觀者。

平手倒還好,戰敗喪師也不過是損失一些發言力,信長和義昭顯然仍會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筱原長房要是一旦遇挫,會被內外無數野心勃勃之輩吃幹抹凈。

所以明明淡路被圍,明明他的部隊遠多於平手軍,就是遲遲下不定決心。

比起織田家的擴張方式,毛利這種扶植代理人的戰術顯然更容易受到當地人歡迎,但統治也相對不穩定。而織田的最大優勢則是掌握了京都,與朝廷和幕府關系密切,有大義名分在手。

雙方雖然明面上是盟友,卻只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罷了,私底下的明爭暗鬥可一點都不少。

比如丹羽長秀奉命攻略但馬時,吉川元春、武田高信就以掃清尼子余黨的名義跑到分一杯羹。結果是織田家占據了生野銀山,但毛利家卻獲得了但馬國四分之三的土地(雖然掌控力不高)。

現在平手汎秀也感受到這種難言的滋味了。

根據各項情報匯總,毛利家的戰略布置大致呈現在眼前。

目前毛利家大致分為三個戰線,毛利元就與嫡孫輝元,在北九州對抗大友家和大內殘黨,目標是富饒的博多町;吉川元春帶領山陽國眾在因幡、但馬鎮壓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尼子殘黨(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山中鹿介);小早川隆景帶著山陰國眾,負責與浦上、三好周旋。

這三個方向的戰略思路完全不一致,一個是強奪,一個是圍剿,一個是智取。

小早川隆景就是“智取”的執行者。表面上他要以本部人馬及備中、備後二國之眾,應對兩個方向的強敵,似乎會很吃力。

但其實浦上正與淺井作戰,三好則在和平手對峙,而小早川隆景這家夥,不僅沒想著幫忙,還時刻準備搶人頭摘果子!

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左思右想,越來越覺得這個猜測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