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形勢大變(第2/4頁)

對此,蒙仲也覺得很遺憾,畢竟目前,雖說他聯軍優勢很大,但仍然沒能奪回陰晉,在這種情況下,他聯軍內部姑且是團結的,倘若他稍加利用,事實上確實可以奪取整片河西之地,重創秦國,將秦國東邊的領土壓制到涇水,逼秦國遷移都城,但遺憾的是,一來冬季將至,二來聯軍糧草不足,暫時無法再取得更大的進展。

倘若他還想有什麽行動,可能就要等到來年了。

可來年……

說不定秦國早已屈服,到時候他就也沒有繼續對秦國用兵的理由了。

確切地說,應該是趙國與齊國不允許魏韓兩國繼續削弱秦國,倘若魏韓兩國不想得罪趙齊兩國,那麽在秦國屈服的那會兒,兩國最好見好就收,這就意味著魏國不可能將河西之地收入囊中。

針對這件事,暴鳶在進入鄭縣之後,與蒙仲做了一番商議,且是迄今為止最嚴肅的商議。

暴鳶的目的很簡單,且他的胃口也很大,他想要整片華崤之地,以及函谷關與函谷關向東至益陽的土地,就這麽說吧,五國聯軍迄今為止的所有戰果,暴鳶希望能一口氣吞下。

不得不說,倘若換做公孫喜的話,公孫喜的面色這會兒怕是已經沉下來了。

但蒙仲卻沒有,他只是笑著問暴鳶道:“貴國守得住麽?”

聽到這話,暴鳶很誠實地說道:“華崤之地未必守得住,但函谷關,我國還是守得住的。”

言下之意,他最想得到的,便是函谷關至益陽的那片土地,至於華崤之地,那就看到時候秦國的反攻力度,假如到時候秦國的反撲力度實在太大,大不了他韓軍就退守函谷關,只要函谷關在韓國手中,韓國就能有效的遏制秦國對韓國的進攻,不至於年年被秦國攻打。

蒙仲笑了笑,等著暴鳶的下文,畢竟暴鳶試圖將聯軍迄今為止的戰果全部吞下,沒理由會虧待魏國吧?否則憑什麽得到他魏國、得到他蒙仲的支持?

果不其然,見蒙仲沒有明顯反對的意思,暴鳶緊接著就說道:“倘若我能得到華崤之地以及函谷關,我會鼎力支持魏國奪取河西、西河,助魏國恢復曾經的西河郡。”

魏國曾經的西河郡,即囊括現如今河西之地與西河兩片土地——西河指汾水以西,包括元裏、合陽、臨晉,段幹寅當年希望蒙仲奪回的,就是這片土地;至於河西之地,即大河以西,包括重泉、櫟陽、頻陽、陰晉等等。

說實話,魏國對華崤之地乃至函谷關的需求,確實沒有對舊西河郡的需求高。

這不是說魏國得到華崤之地、得到函谷關沒什麽用,單單看暴鳶迫不及待想要得到這片土地,就知道這片土地非常關鍵,但問題是,魏國得到這片土地的利益並不大。

如今的魏國,已經不是建國初期的魏國了。

那時的魏國,在西境上幾乎將韓國包裹在內,是距離秦國最近的國家,但後來,西邊的國土漸漸被秦國奪取,只剩下河東郡尚在魏國的手中。

從大局來講,蒙仲並不打算收復曾經的那些失土,原因是易攻難守——你說他魏國拿到函谷關這片飛地有什麽用?給韓國當擋箭牌?

基於這一點,其實五國聯軍迄今為止所取得的戰果,蒙仲一點都不想要。

可能魏國國內不怎麽看——歷來魏國就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不懂得取舍,比如在魏國強勢的時期,魏國到處發動戰爭,兼並他國的土地,可問題是這些打下來的土地,很多都是飛地,在防守方面很不利,這直接導致魏國後來衰弱時,因為各國的反攻,使得魏國軍隊到處救火,今年長途跋涉防守西邊、明年長途跋涉再防守東邊,幾乎消停不下來。

但現如今,別看魏國的領土被秦國吞並了許多,但難以防守的飛地同樣也少了,單單就西境而言,魏國只要固守河東郡即可,這也正是近些年來秦國屢次攻打魏國卻沒能打下來的一個原因。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考慮到魏國曾經在戰略防守方面的劣勢,蒙仲自然不會去考慮什麽華崤之地、什麽函谷關,他想要的,正是他前段時間對奉陽君李兌所提過的西河,即合陽、元裏、臨晉那片土地。

那片土地背靠河東郡,魏國在防守方面並不會很吃力。

至於暴鳶所說的河西之地,蒙仲其實倒也不是不想要,只是他知道一口難以吃成大胖子的道理,縱使強迫秦國割讓了涇水以東的土地,魏國守得住麽?

如果魏國傾盡全國的兵力,那當然是守得住的,可這樣的話,魏國其他方向的威脅該怎麽辦?

所以說,先從秦國身上割一小塊肉,待消化後再重復這個舉動,這樣的方式是最穩妥的。

至於暴鳶想要的華崤之地與函谷關,蒙仲倒沒有什麽所謂,韓國想要就拿去唄,反正在他看來,韓國最多只能得到函谷關至宜陽的那片土地,華崤之地韓國是絕對守不住的。